魏無極過了楚營渡口,兵臨秋風關。
司馬如意看著關外的翻山軍,使勁兒錘了一下城墻垛子。
既興奮,又遺憾。
他原本是在通衢關當守將。
當初李重為了防備遼東軍,不但把呂幢調任到箕子七州。
還把李敘叔侄的鎮山卒,放到了山東。
司馬如意,也調到了通衢關。
如果說大乾最尷尬的兩個將領,莫過于司馬如意和駱馳。
駱馳的父親是反賊,司馬如意的父親也差不多,但是駱馳還有公主兜底。
他司馬如意,只有當年隴州那一場戰功,司馬無兌帶出的精銳,那一戰打沒了。
剩下的兵,也在戰后解散回了蜀中。
太上皇赦免了他們的罪,也赦免了司馬如意,可是太上皇沒了。
重新啟用他的李重,也死了。
還有比他更尷尬的么?
現在魏無極來了,朝廷無奈,把他從通衢關調到了秋風關。
他來的時候,帶了五千通衢關守軍,還有朝廷給他送來的三千老兵。
真正的老兵,頭發都白了,牙都沒幾個。
真正的說話漏氣,走路放屁,恨不得屎尿都快夾不住了。
但是一個個脾氣大得很,根本不把司馬如意放在眼里,張口閉口小娃娃。
這三千老兵,是當年兵部許給顧道,用來護衛北方貿易公司的。
正好在京城,全都被送來了。
一開始。
司馬如意沒當回事,畢竟四萬禁軍,還有兩萬精銳騎兵,還在本土作戰。
地利、人和都在大乾,竇慶山打贏只是早晚的事情,他只是備用而已。
可突然之間,就收到竇慶山的警告,小心魏無極要進攻秋風關。
等再收到消息,就是竇慶山戰敗東陵道,兩萬騎兵全軍覆沒。
司馬如意立即加強戒備,第二天魏字大旗就出現在了秋風關之前。
他很興奮,自己有了用武之地,有了出頭之日,不再是朝廷的備用。
遺憾的是,兵微將寡一群殘軍,若是赤虎軍還在,可以再痛快地打一場。
翻山軍在關外休息一日。
第二日開始攻城。
江南。
西陵山對峙開始,顧道收到消息,立即命令全軍集結紹康城。
溫爾雅和李渠嚇一跳,反復求見顧道,可惜顧道根本不見他們。
此時。
紹康城,旌旗招展。
密密麻麻的軍營,沿著港口與江岸展開。
六萬遼東軍,一萬鐵浮屠,一萬炮兵,兩萬遼東輕騎兵,兩萬白狄騎兵。
五萬武卒,四萬蠻獠兵,四萬江陰兵。
兵力高達二十五萬,加上后勤民夫和輔兵,顧道坐擁百萬之眾。
除此之外,遼東艦隊已經回歸,白帆鋪滿了整個江岸和港口。
三條巨艦如山,黑洞洞的炮口讓人膽寒。
軍中大帳。
顧道一身華麗的嵌銀山文甲,披著大紅披風,端坐與帥案之后。
背后是一張巨大的白虎下山屏風。
帥案兩側,都是各軍主將。
左側,遼東軍李川、石中玉、裴鋼,炮兵副將王顯祖,鐵浮屠郭墩。
遼東艦隊副將,崔海龍、吳長生。
右側,白狄王白隆、江陰兵竇鼉、武卒副將郭善戰,魏宗祥,蠻獠軍霍松、吳闊。
至于校尉級別,只能在門外站著。
“裴鋼,給你兩萬遼東軍,一萬武卒,屯兵紹康城外紫荊山,鎮守江南。”
顧道下令。
“末將尊令!”
裴鋼上前說道。
“崔海龍吳長生,送大軍過江之后,你二人率領艦隊,一隊屯住江陰,一隊沿海巡航。”
“尊令!”
二人趕緊上前說道。
“其他人,跟我過江,絞殺魏無極。”
顧道說道。
“得令!”
其余眾人大聲說道。
完事之后,武將各自回到自己的本部,開始準備拔營北上。
然后顧道召見文官。
溫爾雅、顧云璋、李渠,沈慕歸等文人,來到顧道的大帳。
“李鎮撫,大軍過江,糧草怕是還要你來支援,轉運江陰即可。”
沒等幾個人開口,顧道先說道。
李渠沒著急答應。
“王爺,你率百萬之眾過江,就為了剿滅魏無極,是不是有點興師動眾。”
李渠問道。
此時大乾之虛弱,而顧道之強,實力對比太懸殊,只要一擊即可江山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