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端掰開揉碎了,把謝安這件事,背后牽扯的朝堂規矩、老臣心思、以及產生的后果全都說了。
皇帝一邊聽,一邊擦了擦額頭的冷汗。
他沒想到,自己動謝安的真正目的,不但溫爾雅看出來了,這些老臣都看出來了?
朕做得很明顯么?
此時他終于直觀地理解,為什么袁琮曾經反復強調,朝政牽一發動全身。
“如今顧道在外牽制,幾位見證傳位詔書的老臣在內裹脅,陛下怕是要先行隱忍,慢慢謀劃了。”
陸端直不諱地說道。
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從出了謝安這件事之后,他對這位陛下也沒了畏懼之心。
“隱忍?”
“這就是你給朕的建議?隱忍到什么時候?”
皇帝握緊拳頭,不甘地問道。
陸端心說,你還好意思問,你不胡鬧的話,對這些老臣著意籠絡,能出這事兒么?
“他們歲數都大了,尤其是袁琮還能活幾年?”
“只要死一個,陛下就收回一點權利,此時陛下應該順從他們,但是悄悄摻沙子。”
“陛下切莫有短時間內,就能收回權利的想法,做好長期的打算,最好把他們都熬死。”
“熬死?”
皇帝蒙了,他想了想高岸、溫爾雅等人的年紀,以及身體狀況。
那不是要幾十年?
這種憋屈日子,朕要過幾十年?
“不用熬死他們,這種憋屈日子,朕肯定熬不過他們,你再想辦法!”
皇帝怒道。
“陛下,臣只是說最壞的情況,讓陛下做好準備而已。哪能真熬那么長時間?”
陸端趕緊安慰皇帝,生怕他忍不住,又采取什么過激的行動。
這位陛下看著憨厚,實際上掌權之后,比誰都急。
“朝堂之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這些老臣不可能永遠鐵板一塊。”
“如今他們擔心陛下對老臣下手,自然可以聯合一處,可是若是陛下稍微隱忍退讓,時間一長,他們之間的矛盾就會爆發。”
“到時候,陛下只需要稍微用一些手段,他們彼此爭斗,您還愁收不回權利么?”
皇帝終于松了口氣,這個辦法靠譜。
“那就如你所說,朕先隱忍退讓一下。那朕就同意溫爾雅的提議,把那些人任命為次輔。”
皇帝說道。
“非也!”
陸端趕緊說道,“陛下,退讓隱忍并不是直接投降,這項顯得您太好欺負了。”
“真正正確的做法,是同意大部分人選,但是必須摻雜一兩個您的人。”
“朝政說到底,有的時候就是交易。”
皇帝一聽還可以這么操作,拿起那個被他圖揉成一團的名單,琢磨了一會兒。
“這名單上有六個人,朕替換出來兩個,不過分吧!”
皇帝已經沒信心了,試探著問陸端。
“陛下,臣建議劃掉兩個,保留四人,您替換掉其中的兩個,這樣就一半對一半。”
“這……”
“這溫爾雅能同意么?袁琮能同意么?”
皇帝疑惑地說道。
“陛下這兩個人又有講究,其中一個可以是溫子初,而另外一個,臣下才可以補充。”
皇帝一愣,他知道陸端這么安排,自然有道理,可是懊惱的是,他想不民百。
“為何?”
“溫爾雅已經門生故吏遍布朝堂,為何還要提拔他的兒子,這不是增強他的力量么?”
陸端就知道他想不明白。
“陛下,用溫子初有兩個妙處。”
“第一,表面示好溫爾雅,實則是質子。溫子初當了次輔必然要做事,只要做事就可能犯錯。”
“到時候,您就可以利用他的這種錯處,繼續跟溫爾雅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