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太子,收到了顧道的第二封奏折,是被送諭旨的欽差帶回來的。
滿心歡喜的他,以為是顧道屈服的奏折,立即拆開一看,六個大字刺入眼眸
‘請殺孫執中折’
顧道的字非常好,已經有了宗師風范,只不過這六個讓太子無比反感。
好你個顧道,既然已經收到孤的諭旨,竟然還要彈劾孫執中。
你為何出爾反爾?
你給孤的那個棋譜,不是暗示要服從朝廷,服從孤了么?
為什么現在又搞這一套?
太子強忍著內心的不適,慢慢地把奏折閱讀下去,終于有些震驚了。
箕子七州的流民,竟然劫掠村鎮?
當他讀到女子被剝光關進屋子,隨時被拉出去強暴,甚至幼童也不放過。
男子則被剝光衣服,驅趕到冰天雪地凍死,甚至為了去了隨意開腸破肚。
這些慘狀顧道只是寥寥幾筆帶過,但是太子已經能否感受到其中的慘不忍睹。
他轉頭看向欽差。
“你親自去了遼東,可曾看到箕子七州的百姓?”太子問道。
“殿下,臣是在戰場上追上顧公的,目睹了那些流民所為。”
“顧公為了讓我看到最真實的情況,讓我親自帶兵去收復了幾個村子。”
“箕子七州來的不是百姓,他們禽獸,不,禽獸也做不出他們的行徑。”
欽差跟太子一五一十的,講述了他的親身和親眼所見,那些被劫掠的村莊的慘狀。
太子臉色沉重起來,這種狀況是他沒想到的。
不是沒想到,幾位重臣提醒過他,很可能會出現這種狀況。
流民在遼東變成了流寇。
“孤知道了,這次去遼東辛苦,你下去吧。”太子吩咐道。
欽差告辭。
太子臉色有些凝重,讓遼東子民遭受劫掠,絕不是他想看到的。
可現在事情僵住了。
他已經處罰過孫執中了,也發出了讓顧道接受流民的諭旨。
如果現在更改。
那就證明孫執中錯了,朝廷錯了,他這個監國的太子也錯了。
而且一開始,朝廷幾位重臣是明確反對的,是他力排眾議,非要這么做。
這將是對他威望的巨大的打擊。
“你既然已經選擇低頭,就應該知道替朝廷分憂,替孤分憂。”
“悄悄處理了就好,你現在這又是什么意思?”
“還讓孤的欽差親眼去看,又是請斬孫執中,你這故意想讓孤難堪么?”
太子心中一股怒火升騰。
他覺得自己好像被顧道給耍了。
他本想召六部尚書來討論,可是仔細一想好像沒有必要了。
兵部尚書高岸賭氣病休中,戶部尚書顧云璋乞骸骨回家了。
禮部尚書孫執中在箕子國,而且被顧道彈劾。
刑部尚書李渠對孫執中本身就有意見,讓他來討論,什么意見可想而知。
工部尚書趙謙是自己提拔的,自己說什么他就附和什么,問不問都一樣。
剩下最重要吏部尚書溫爾雅,此人是袁琮的弟子,跟顧道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問他,肯定向著顧道說。
太子想了一圈,意識到,這件事討論沒有意義,重要的是如何決定。
是處罰孫執中,同意顧道剿滅流寇?還是堅持下去,讓顧道繼續接納流民?
處事不明,問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