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滅種,千古罪人,這兩個詞一直回蕩在百官心間。
這兩個詞一出,沒有哪個能承擔得起。
只要把類似的推斷結果放出去,放到報紙上。
誰敢說反對,只怕馬上就要被口誅筆伐,都不需要等千秋之后再來評斷。
好一會兒,房玄齡說道:“陛下可曾想過,歷朝歷代為何禁止出現反書?”
李承乾反問道:“那房愛卿可曾想過,為何歷朝歷代,都要去禁止?
什么事情,是需要去禁止的?
在朕看來,無非就是兩類事情,需要被禁止。
第一類,對既得利益者不利。
第二類,對絕大多數人不利。
人性有時候很簡單,無非就是利益驅使。”
“這......”
房玄齡無話可說,因為李承乾的反問太絕了。
這又不像教訓兒子,說不過還可以直接上家長威嚴。
李承乾再次道:“自從漢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以來,由于愚民政策的統治,這一套執行得很好!
可也因為如此,就出現了所謂的反書,即對既得利益者不友好的書。
天人感應理論中,君主施以仁政,則天降祥瑞。
君主昏庸,則民不聊生。
于是,一旦天災出現,那就成了君主的錯。
那荀子豈不是,天下最知名的反書著作者?
因為他在天論中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房玄齡頓時瞠目結舌,要是從這個角度去看,可不就是嗎?
問題是,荀子的名氣雖然不如孔子等人大,但也是古圣先賢之一,咋就變成反書著作者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