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十人共同協商,若半數以上贊成罷官則罷官,半數以上贊成殺頭就殺頭。
若是正好半數,則提交于朕再做定奪。
膽敢反抗者,以謀逆罪論處。
至于因此造成的官員缺失,就在當地選名聲最佳者暫代。
考核期限一年,明年此時再派欽差往該地二次考核。
若合格,直接轉正。
若不合格,按律處置!”
這話一出,整個含元殿嘩然。
大唐實在太缺官了,如果還要改革制度的話,缺得就更多,只能便宜行事。
反正在更加往前的時代,舉察制不也就這么過來的嗎?
“不可,陛下......”
“陛下......”
“......”
李承乾輕輕敲動著龍椅的扶手,任由他們鬧騰。
直到聲音漸漸低下來,他才問道:“有何不可,哪方面不可?”
“陛下,無品級官員作為欽差去考核官員,此不妥!”
“你是誰?”李承乾反問。
提出這個話的并不是前排的,李承乾沒有印象。
他現在開的都是大朝會,動不動就是兩百多個官在朝堂上聽著,很多他都沒有印象。
“臣,禮部郎中鄭向前!”
“哦,那你說說看,為何用無品級官員巡查不妥?”李承乾反問。
“陛下,無品級官員可巡視有品級官員,此不為以下犯上呼?”
“那為何御史臺官員,比如如監察御史秩六百石,卻可監察秩二千石的地方官員?”李承乾反問。
以小監察大,本來就是一直以來的傳統,這也體現一個陰陽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