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淡淡道:“在遠古時代,很多東西都做過錢,包括了海邊的貝殼。
為何會出現錢呢?
要知道,在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是以物易物,只要彼此都覺得劃算,就可以交換。
那是什么時候出現的錢呢?
是人口開始大范圍增長的時候!
人口大范圍增長,人與人之間能夠行走的距離就變遠。
遠到一定程度之后,雙方再想以物易物,也就只能和附近的人做。
太遠了的話,不說貨物會不會爛在路上,就拿著那么沉重的貨物,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并且還不一定能交換到。
因為以物易物的根基,就在于雙方都要覺得值得。
但是,錢出現之后就不會這樣了。
任何東西,都有了自己相應的價值,只要付出錢就好。
那這個錢,為什么會被承認呢?
錢,本質上就是國家信用!
假設朕現在指著一種草說,這種草可以換糧食,百姓拿來跟朕換,朕毫不猶豫的換給他,再多的朕也換了。
慢慢的,百姓就會把心眼里承認,那種草可以換糧食。
相比于沉重的糧食,百姓就會攜帶輕便的草。
只要國家信用不破產,那這種草它就相當于是錢。
錢的本質,愛卿們可理解了?”
“陛下,你說的這些,臣等皆明白!
但,銅乃是一種貴金屬,用途多多。
歷朝歷代,只有不夠用,而沒有多余。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