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曾經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他曾經在貞觀六年,以此告誡李承乾。
也曾經在貞觀十一年,在魏征某次相關上疏中如此批復。
更是在貞觀十八年,和當時的太子李治討論治國之道時,如此說。
更把這個稱之為——舟水之喻。
什么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當兵的可聽不懂,他們大多數大字都不識一個。
李承乾說:“大唐子民就應該活,還要越活越好!”
簡單直白的話,他們聽得懂,并為之深深感動。
李承乾在這之前,本來也是有賢名的。
但久居深宮之中,普通的士兵可見不到,最多就是偶爾聽到傳。
這一刻,李承乾的賢名具象化了。
“對了,在這次......討伐孤這個叛軍頭子的時候,犧牲掉的人,你們都記好。
等孤把這件事情處理了,會親自派人過問,并給予相應的補償。”李承乾道。
“太子殿下萬歲萬歲萬歲......”
“萬歲萬歲萬歲!”
“萬歲!萬歲!萬歲!”
有人可能以為,三呼萬歲是辮子一朝的特色,其實并不是。
一開始三呼萬歲,其實是山呼萬歲。
傳聞,漢武帝在嵩山的時候,聽到山呼萬歲。
歷朝歷代演變之后,就成了三呼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