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左手是橄欖枝,裝樣子說要和平;右手是三叉戟,海神波塞冬的家伙什,其實就是靠船堅炮利搶地盤。
張學強把銀圓拋起來,落回掌心時嚶嚶作響,1895年之后,這玩意兒在咱這兒比龍洋還流通。
上海外灘的洋行收賬,見了站人銀圓比見了圣旨還認賬——畢竟是人家用槍炮逼著咱認的。
劉大山道,這外國銀圓,也得上百年了,算是老物件,能換幾尺布票
他白了劉大山一眼:這上面的是不列顛尼亞,英國的化身,跟英屬印度的盧比、香港的毫子是一家子,全是殖民貿易的硬通貨。
你要是在
1900年的天津衛,拿這枚去買一袋白面,糧店掌柜還得給你找倆銅子兒,發行量大得很,不值錢。
這話倒是沒摻假,張學強心里清楚,這種外國銀圓就算再過四十年,品相好的也就幾百塊。
他不是不想要,這玩意可以存多了運南方去,只是犯不著動用倉庫里的票——真要收,也得是那種大名譽品才行。
趁著劉大山愣神的工夫,他又拿起另外幾枚銀圓。
這枚是日本龍洋,明治年間的,當年在東北流通得多;這個是美國貿易銀,上面印著個拿錘子的女神,其實就是沖咱中國市場來的......
最后,他手里捏著一枚北洋龍洋和一枚袁大頭,往桌上一放。
你們要是真想用銀圓換票,就多找這種。
北洋龍洋、袁大頭,這些是咱自己造的。
每個我按五斤全國糧票算,要是碰上版本特別的,價錢還能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