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民間里的西王母,大家都認為是王母娘娘、瑤池圣母。
可是在這發展過程中。
其實西王母的形象已經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
“現在這《穆天子傳》一直有爭論。
在學術界里,他們各有各不同的看法。
從起始的地點,再到路途中的線路,再到成書的時間。
都有各種的差異。
以至于很多朝代的學者認為這《穆天子傳》和《山海經》一樣。
都是虛構出來的,類似于志怪小說一類的東西。
為什么大家都不認為《穆天子傳》是真的?
因為在這過程里,周穆王遇見了西王母。
這傳說中的神話人物,并且他們認為周穆王去到了昆侖山。
但實際上,周穆王去到的其實是昆侖丘,而不是所謂的昆侖山。”
在《穆天子傳》里記載,周穆王是從宗周開始出發的。
就是宗周這一個地方,就已經吵了數百年。
有人說這宗周其實是指的洛陽,周穆王是從洛陽出發的。
有的學者則是認為這宗周其實指的是鎬京。
現在為止都沒有一個結論。
“其實大家最主要的是認為,周穆王的事跡太過于神奇了。
因為周穆王單單依靠這八匹駿馬,每一匹都能走三萬里。
這簡直是比現在的飛機都要更勝一籌。
在大家看來,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可是開馬車的是誰?造父。
如果說這造父是一名擁有超能力的人呢?”
之前大家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現在知道,這超凡者其實在歷史上是存在的。
這造父的能力,有可能就是駕馭這八匹駿馬長途奔襲。
并且很有可能,這造父所駕馭的八匹駿馬很有可能根本就不是駿馬。
而是某種機器一類的東西。
是超古代文明的遺產,所以周穆王才可以周游天下。
去到昆侖之丘。
巧合的是,這造父是秦始皇的先祖。
從這開始,他們秦國就是擅長養馬的家族,一直是為周王室養馬的。
為什么日后的秦始皇會如此鍥而不舍的尋找長生不老藥。
可能也和這祖上的造父有關系。
“所以當年周穆王到底是去到了哪里呢?”
“這所謂的昆侖之丘到底是什么地方。”
“因為之前的學者一直認為周穆王根本就沒有走出國。”
“并且一直認為周穆王所到的地方是昆侖山,所以他們就在我國西北的地區找。”
“為什么一直以來這線路和終點都有爭議。”
“因為他們一開始就錯了。”
這就是為什么葉真之前要科普這昆侖丘和昆侖山的區別。
“這一些學者一直將昆侖丘和昆侖山的概念搞錯了。
所以一直以來,他們都在西北的山脈里尋找。
并且認為這昆侖山就是這一連串的山脈,畢竟這就是神山的代表。
有人甚至說這珠穆朗瑪峰就是傳說中的昆侖山。
但是我們拋開這一些,其實都是不怎么重要的東西。
回歸到這《穆天子傳》里的重點。
為什么這周穆王會被大家認為不真實。
因為他在旅游的過程中遇到了西王母。
這西王母是關鍵,西王母所在昆侖丘也是關鍵。
只要搞清楚這關鍵點,就可以理解這整個故事了。”
經過了葉真的分析之后,大家也開始慢慢清楚這關鍵了。
“首先是大家要明確的是,先前我和大家說過了。
這西王母的形象已經和最原始的不一樣了。
后世大家認為的西王母,已經是女仙之首。
是王母娘娘,是一名仙女了。
這才導致大家認為周穆王的旅行過程是虛假的。
其實最開始西王母的形象是怎么樣的呢?”
在大家印象里,西王母的形象就是影視劇里的一樣。
母儀天下,非常溫文爾雅,并且是雍容華貴。
“這我們需要回歸到西王母最初的形象。
就是在《山海經》里記載的西王母。
我們來看看《山海經》里記載的西王母是怎么樣的。
《山海經》里記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翻譯過來就是。
西王母形貌像人,長著豹一樣的尾巴、老虎一樣的牙齒,善于長嘯,蓬散著頭發,頭上戴著首飾,它掌管天上的災疫和五刑殘殺。
還有就是在《山海經·海內北經》記載:西王母梯幾而戴勝杖,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
西王母身子倚靠著桌幾,頭上戴著首飾,她的南面有三青鳥,專門負責給西王母取食。
再者就是剛剛不久前我提到的。
《山海經》里記載的: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
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
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
這個已經翻譯過,我這里就不多說了。
這都是記載西王母的原始記錄。”葉真將這一些記錄西王母形象的最初記錄摘取出來。
觀眾也發現一絲不對勁了。
“這西王母怎么和現在的形象差距那么遠呢?”
“感覺這西王母原始形象更像是獸人?兇殘的獸人?”
“難道說西王母也是福瑞嗎!愛了!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