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明-->>當年南越王是真的把自己當做天子了。”
顯然當年趙佗稱帝是確有其事的。
“不過這墓主人的身份一直沒有被確認。
雖然當時大家都猜測這極有可能就是趙佗的陵墓了。
但是一天沒有找到證明身份的東西,一天都不能下結論。
然后這里出土了一件鎮墓之寶——文帝行璽金印。
這可是我國考古發掘出土的第一枚帝印。
之前在傳世或發掘出土秦漢印章中,未見一枚皇帝印璽,只有文獻記載。
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皇帝印璽到底是怎么樣的。
這文帝印璽,看到這金印之后,考古專家就可以確認這墓主人了。
大家之前一直都在猜測這陵墓極有可能是趙佗的。
但是這文帝的名號,是屬于趙佗孫子,趙胡的。
現在可以確認這一個陵墓的主人是趙胡了。”
一般文獻講的帝印,是白玉質印、螭虎鈕印,印文是“皇帝行璽”或“天子行璽”。
這趙胡的金印是金質印、蟠龍鈕印,長、寬均為3厘米左右,高1.8厘米,重148克。
顯然不是傳統的帝印,而是趙胡自己的私人印璽。
所以才可以在死后陪葬。
按秦漢禮制規定,只有皇帝、皇后的才能稱“璽”,其它臣屬的印是不能稱“璽”的。
皇帝用璽并非只有一種,而有多種。
例如“皇帝之璽”用于賜諸侯王、“皇帝行璽”用于封國、“皇帝信璽”用于發兵。
“天子之璽”用于冊封外國、“天子行璽”用于治大臣、“天子信璽”用于事天地鬼神。
“皇帝璽”被視為“傳國璽”,歷代統治者視為保國鎮疆之寶,正所謂“得寶者得天下,失寶者失天下”。
漢武帝自己就有六個璽,是可以往下傳的。
當年的傳國玉璽就是和氏璧了,從秦始皇那里開始的。
只有得到了傳國玉璽的才是正統的皇帝。
“可是后來一個巨大的謎團出現了。
因為在這陵墓里面發現了一套玉衣。
不過玉衣的詭異地方在于,這玉衣的玉片都是散落一地的。
非常凌亂的樣子,并且考古隊員清理了之后發現。
在這玉衣身上并沒有發現任何的金絲。
因為當年漢朝的下葬的時候,非常流行這一套。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金縷玉衣,這最出名的金縷玉衣就是中山王的那一套。
最高規格的就是金縷玉衣,然后就是銀縷玉衣到最后的銅縷玉衣。
可是在這文帝趙胡的陵墓里面卻沒有發現任何金銀銅之類的絲線。
這玉片就這樣散落了一地。
按照南越國自己稱帝的規格,這最少都是一個金縷玉衣才對。
為什么這只有散落一地的玉片呢?
其次就是出了那文帝金印之外,還出土了一個玉質的印璽。
這上面就只有一個簡單的名字。
可是上面的名字讓在場的考古專家都迷惑了。
因為這印章上寫的名字是趙眛而不是趙胡。
這個趙眛是誰?在史書上是從來沒有出現和記載過的。
難道說這并不是趙佗孫子文帝趙胡的陵墓?”葉真再次發出了疑問。
聽到這里,觀眾也開始思索了起來。
“這都明明稱帝了,用的應該是金縷玉衣吧。”
“不會是當年太窮了,金屬都用不起吧。”
“我覺得這應該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才對。”
“所以這是趙胡還是趙眛的陵墓啊?”
“會不會趙胡和趙眛是同一個人?”
“這玉衣一開始就是為了長生而制造出來的吧。”
其實直到現在這都是一個謎團。
為什么歷史上明明記載著趙佗的孫子趙胡,也就是文帝繼位了。
可是這陵墓里面挖掘出來的確是文帝印璽,可是這玉質的印璽上卻寫著趙眛的名字。
當年的一些專家看著葉真的節目。
“現在主流公認這趙胡就是趙眛,可能只是不同稱呼而已。”
“也有人說當年史記里面記載錯了,其實根本就沒有什么趙胡,一直都是趙眛。”
“這玉衣也是,為什么沒有金屬絲線,只有玉片呢?這不應該的。”
顯然這南越王墓里是謎團重重。
不過這謎團還不止這一些。
葉真繼續笑著介紹道:“這陵墓里面還出土了一些其它的神奇的陪葬品。
除了一些中原風格的玉器和青銅器之外。
在這里還有許多具有異域風格的器物。
其中就有這一個蒜瓣型的銀質藥盒。”
葉真身后的投影出現了這銀盒的模樣。
整體呈現一個扁球狀,雖然過了2000多年但依然是熠熠生輝。
這銀盒風格一看就不是我國的出品。
經過鑒定之后,發現這是古波斯帝國的器物。
遠在萬里之外的古波斯帝國的銀盒怎么會出現在南越王墓里面呢?
這是讓當時的考古專家百思不得解的地方。
不過觀眾看著這銀質的藥盒。
大家所想的都是。
這里面不會有傳說中的長生不老藥吧?
“大家想的是不是,這里面有沒有可能會有長生不老藥呢?”葉真仿佛是看透了大家的心里所想一樣。
“后來打開這銀盒之后發現,里面的確有十枚丹藥。”
“不過可惜的是,這一些丹藥都已經碳化了。”
“就算是放到實驗室里也無法分析里面的成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