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
“見過陛下。”
徐榮看到姜辰,十分震驚。
“不必多禮。”姜辰抬手虛扶,然后在主位上坐下:“跟朕說說涼州的情況吧。”
在姜辰以劉辯的名義誅殺董卓后,就派盧植率領步兵營和越騎營前往長安,派徐榮帶著五萬西涼軍前往西涼邊關。
這幾個月,徐榮以五萬西涼軍鎮壓西涼。
也就是徐榮的五萬西涼軍,在諸侯造反的時候,西涼豪強才沒有追隨。
“是。”徐榮不知道姜辰怎么來了涼州,不過此時的他沒有多想,而是將西涼的一切向姜辰匯報起來。
姜辰默默地聽著。
東漢大陸西涼有許多豪族勢力,他們多文武皆長,在朝廷政治軍事活動中擔任重要職務,并維持和發展其家族勢力。
這些豪族勢力中,第一是敦煌曹氏,第二是敦煌張氏,第三是武威段氏,第四是隴西李氏,第五是安定梁氏,第六是北地傅氏。第七是安定皇甫氏。
而第八才是隴西董氏。
隴西董氏代表人物就是董卓,早在桓帝末年,董卓在張奐手下為軍司馬,以軍功任并州刺史、河東太守。后帶兵進京,歷史上的他立獻帝,自為太師,致軍閥混戰,東漢滅亡。
除了這些豪族之外,最值得姜辰注意的是涼州軍事集團人物。
在東漢大陸的漢國,“羌亂”和“黨錮”是最重大的歷史事件,涼州軍事集團人物依靠世代的經濟基礎和政治資本,憑借儒學,累代仕宦,帶兵掌權,表現極為搶眼。二者造成涼州軍事集團人物的實力、威望和職務不斷坐大,終以“董卓之亂”導致東漢走向滅亡。
漢國建立之初,內遷羌族不堪忍受官府和地方豪強的剝削和欺壓,不斷造反,中后期更掀起三次武裝反抗高潮,兵鋒一度達到河東、河內、益州,漢國花費巨額軍費,死亡數十萬將士,才將羌族的反抗鎮壓下去。
漢國初期的燒當羌反叛,是被竇融侄中郎將竇固等平定的。漢章帝建初年間的金城羌人反叛,是馬援之子車騎將軍馬防等打敗的。漢和帝時,延續多年的迷唐羌、燒當羌反叛,是敦煌曹氏之金城西部都尉曹鳳等人用以靜抗動的屯田平息的。
這些人的背后都是有涼州豪族的影子。
漢國中后期朝廷對羌人反叛的平定,則頗歸功于涼州軍事集團翹楚“涼州三明”,即安定皇甫規,敦煌張奐,武威段g。
董卓和皇甫嵩是影響漢國政局的涼州軍事集團兩大人物。
現在董卓解決了,但皇甫嵩并沒有解決。
涼州軍事集團背后的支持者,涼州豪族也沒有解決。
之前姜辰派徐榮來西涼,也只是軍事威懾。
想要解決西涼問題,遠遠不夠。
此時,聽著徐榮對西涼的介紹,姜辰沉思著。
雖然錦衣衛已經將西涼的情報匯報給他了,但錦衣衛的情報和徐榮的述說是有所不同的。
“三件事。”
姜辰在徐榮說完后就說道:“接下來朕要你做三件事。”
“陛下請吩咐。”徐榮說道。
“第一……”姜辰將要徐榮做的三件事說了一遍。
“陛下,這……”徐榮難以置信的看向姜辰。
“徐將軍,你只需要按照朕的話去做就可。兩個月后,朕會調五萬兵馬給你,到時候朕要蕩平涼州。”姜辰聲音擲地有聲。
“是。”徐榮神色一凜。
他知道現在的朝廷已經不是一年前的朝廷了,現在姜辰說派兵,調集的兵馬必然是精銳之師。
“另外,關于朕來過涼州的事,你不準透露給任何人。”姜辰說道。
“是。”徐榮不明所以,但還是恭敬應聲。
“那朕就先走了。”說完,不等徐榮說話,姜辰就出帳離開了。
徐榮連忙追了出去,但哪有姜辰的身影?
“將軍?”
旁邊的親衛不解的看著徐榮。
“剛才的人去什么地方了?”徐榮問道。
“人?什么人?”徐榮的親衛不解的問道。
“你們沒見到剛才出去的人?”徐榮問道。
徐榮的親衛搖搖頭。
他們是沒見到什么人。
徐榮驚疑不定,但手中的圣旨讓他明白,剛才的不是夢。
只是,皇帝陛下為什么能無聲無息的闖入軍營,為什么能無聲無息的離開?
至于假冒?
徐榮從來沒想過。
……
另一邊,姜辰飛向武威。
這次姜辰來是為了見一見馬玉柔的。
在《武神趙子龍》之中,馬玉柔絕對是女主之一。
馬騰現在的駐地是武威,所以,姜辰想要見馬玉柔,自然也來了武威。
不過,姜辰還沒到武威就看到一隊騎兵向武威馳去。
“好一支精騎。”
姜辰看了一眼,眼中閃過一抹意外。
很快,姜辰目光落在這支精騎的領頭人身上。
幾乎同一時間,系統提示音響起。
“簽到。”
姜辰心中默念。
恭喜宿主,簽到成功,獲得一羅橙念果。
“一羅橙念果?”
“這是第十一次簽到得到橙念果了。”
橙念果是用來修煉精神力用的靈果,比赤念果高級。橙念果和赤念果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卻有天壤之別。可以說這是除了初級養神丹,中級養神丹,赤念果之外,第四種增加精神力的東西。
“煉化赤念果后,可以提高精神屬性24,而第一顆煉化橙念果后,精神屬性提高240點,第二顆橙念果煉化后,精神力屬性提高120點。”
“這可是了不得的寶物了啊。”
“雖然橙念果只有靈淵境的武者才能煉化,但這是了不得的東西。”
當下,姜辰看向了簽到女主。
馬玉柔,《武神趙子龍》之中的角色。
劇中的她是東漢末年割據涼州一帶的大軍閥馬騰的女兒,也是馬超的親妹妹,外貌和夏侯輕衣極為相像,為人豪爽、有著江湖人的仗義之氣,喜穿男裝示人。父兄被曹操殺害之后勵志報仇,在一次刺殺曹操的行動中失敗,后被趙云所救,兩人由歡喜冤家到患難與共,最后相守走到了一起。
“馬玉柔?”
“沒想到在這里遇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