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玉氏留下一些東西后走了。
蔡嬤嬤帶著婢女把那些東西搬進明月居的小庫房里。
看到一個木匣子十分別致,蔡嬤嬤眼睛一亮,直接拿起來揣在自己懷中,回頭朝正屋看過來。
宋銜月垂著眼坐在窗邊,安安靜靜地不知在想什么。
蔡嬤嬤便隔著這么遠的距離說:這東西老奴瞧著挺精巧的,放在庫房別給碰壞了,老奴親自幫小姐收著吧。
理所當然的根本不需要宋銜月的回應。
這樣的場景經常出現。
所有人見怪不怪,繼續該干什么干什么。
宋銜月是英國公府遺落民間的嫡女。
被找回國公府后,宋夫人為她配了下人。
貼身照看的除去青苗外,還有一個叫做眠玉的一等丫鬟,兩個二等丫鬟,四個粗使的,四個小廝。
管事嬤嬤兩個。
蔡嬤嬤管著銀錢細軟,劉嬤嬤管著飲食和院落灑掃。
宋銜月嫁入謝家,這些人也隨她陪嫁而來。
這些仆人跟隨宋銜月起碼五年有余,可這一次宋銜月出事,卻只有青苗一個跟著去到北苑。
宋銜月和青苗被關那么多天,只有一個叫吉祥的粗使丫頭悄悄給她們送過包子。
其余人則完全是事不關己的姿態。
以前遇到這樣的事情,宋銜月會覺得北苑苦寒,自己被顧氏罰進去是逃不脫的,但下人們又沒有犯錯,
不必跟著自己去里面受苦。
至于下人不曾悄悄幫襯,那也是下人礙于顧氏不敢幫襯。
或者她甚至會反省是不是自己平日對待下人不好,沒施下恩德,她們到了危難時刻才不幫襯。
她從來都為別人想好了理由,也從來不怪罪。
像蔡嬤嬤私拿她的東西這種事情,她以前也能溫溫順順地對蔡嬤嬤說一聲好,辛苦您了。
最后那些東西基本都進了蔡嬤嬤的腰包,再見不到。
她也從不追究。
青苗為這些事情憤憤不平。
可宋銜月總是忍著。
說蔡嬤嬤是母親派來照看她的,不好算的太清楚,撕破臉皮鬧到母親那里,母親只會覺得她不懂事。
可如今大夢一場,她徹底明白了。
善良和忍讓就是給別人欺辱自己的機會。
而且她這院里伺候的下人,除去青苗外就是那個吉祥將她認真當過主子。
其余人根本不把她放在眼里。
這是因為這些下人本來就都是些歪瓜裂棗,品行和能力都極差的下人。
英國公府有的人不希望她好,所以就派了這些下人到她身邊來——
兩個嬤嬤不會提點她任何宅門內務,不會告訴她一個國公嫡女該是怎樣的氣派,如何穿著打扮。
她們只會挖空心思鉆營,怎么把宋銜月那些東西摸到自己口袋里。
她們只會眼看著宋銜月丟丑怯懦,然后跟國公府告罪,語影射宋銜月不聽教導,非要如此,是上不得臺面。
婢女眠玉也私拿她的衣裙首飾為己用,比她這個主子裝扮的還像主子。
而那國公府上,不希望她太好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宋銜月的親生母親,英國公夫人玉氏。
養大宋銜月的老道士曾和她說過,因為神明不能無處不在,所以創造了母親。
沒有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
宋銜月也將這話奉為金科玉律。
她以為只要自己乖巧懂事,聽話忍讓,母親就會如喜歡宋暖一樣喜歡她了,可是那夢里,她從始至終沒得到母親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