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兒臣素日心性如何,行事之風如何,您皆歷歷在目。兒臣向來行事光明,是何等看重風骨氣節之人,怎會自貶身份,行此鬼蜮伎倆,有損皇家體面!”
“成老大人奏疏中,屢次提及遭天家貴人脅迫,卷入立儲風波。可父皇明鑒,兒臣既為嫡長,于禮于法皆是最名正順之人,本已占據優勢,何須行此險招,憑空樹敵,更何必將自己置于此等百口莫辯之絕境?”
“父皇明鑒啊。”
元和帝冷眼看著秦王避實就虛,拿不出像樣憑證,反倒打起了感情牌,將這爛攤子又踢了回來,讓他為難,眉頭不由得微微蹙了蹙,心下已是十分不悅。
秦王說得固然義正詞嚴,可自己的孩子自己了解。此事若說秦王全然蒙在鼓里,他寧愿把腦袋擰下來給他當球踢!
“李順全,即刻差人將承恩公府老夫人、皇后那個吃里扒外又愛搬弄是非的庶妹、成老大人的親信與府醫,連同那個敗壞門風的孫兒,一并召進宮來!”
“敢有抗命者,以同謀論處,格殺勿論,命其至九泉之下向成老大人謝罪!”
此事必須在今日之內了結,絕不給予流絲毫滋生的余地!
李順全應了聲“是”,毫不遲疑地轉身,步履急促地朝殿外行去。
秦王不無諷刺的想,真沒想到,比他先一步崩塌的,竟是那位處處講究體面的姨母。父皇那句“吃里扒外、搬弄是非”的評價,足以讓她在婆家體面掃地,再無立錐之地。
等待的過程中,大殿內落針可聞,一片令人心慌的寂靜無聲地蔓延開來。
榮妄上前一步,拱手奏道:“陛下,成老大人終究是國之肱骨,又于眾目睽睽之下觸柱而亡,直接死因已明,無需仵作檢驗。臣懇請,先遣人為老大人整理遺容,暫作安置,以待成府親眷前來收殮。”
“死者為大,如今一直陳尸大殿,曝于眾目睽睽之下,恐有礙觀瞻,亦是對成老大人的不敬,更有失朝廷體統。”
元和帝:“準。”
“想他一生功績卓著,更難得的是,年老時能急流勇退,不戀權位。今日蒙冤,證己清白,而死得如此悲壯……”
“他的身后事,朕必命人以臣子的最高規格操辦,定讓他極盡哀榮,風光大葬,慰其忠魂。”
其心忠與不忠,又究竟忠于誰,此事姑且不論
但,確確實實是個難得一見的能臣。
能到最后,就這樣以一種近乎于陽謀的方式算計了他這個天子一把。
裹挾著他,讓他不得不棄秦王和承恩公府,力證清玉大長公主清名無損。
這皇室,哪有什么真正的秘密啊。
更何況,還是他這個自幼便時常得見清玉大長公主與成老大人的小輩。
當年,成老大人的城府遠不如后來那般深沉,演技也遠稱不上天衣無縫。
只要清玉大長公主在場,成老大人便不敢直視,刻意回避。可回避不了多久,目光便會忘了初衷,不由自主地追隨而去。
彼時年紀尚小的他,皆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但無論如何,秦王與承恩公竟敢以此事做文章,試圖興風作浪,就是大錯特錯。
錯了,就該罰!
所以,也莫要怪他這個做父皇、做天子的心狠!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