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來,最壞的情況還是發生了。
成老太爺會怎么說?
會向陛下和盤托出嗎?還是說,他會把所有的過錯都一股腦推給他和承恩公府?
但好在,那些書信字畫白紙黑字都在,成老太爺總沒法睜眼說瞎話。
這個念頭在秦王心中盤旋,自欺欺人地鎮定下來。
內侍垂首邁著細碎的步子進殿,于御前深深一躬:“陛下,成老大人已在殿外候傳。”
整個大殿頓時變得針落可聞。
元和帝頷首道:“宣。”
成老太爺依舊披頭散發,形容狼狽地踏入大殿。
他視線緩緩掃過每一道投向他的目光,那些目光的主人,無一不是朝中重臣。
這個陣勢意味著,秦王今日注定討不了好了。
蔣行州也在。
為官多年,他比誰都清楚,這滿朝文武,無人敢小覷官的那張嘴。
尤其是骨頭硬,不怕死,又認死理的。
二人的視線在空中撞了個正著。
成老太爺定定地看著蔣行州,而蔣行州回望的目光中,則充滿了唏噓與復雜,種種情緒翻涌不息。
想當年,他們同是榮后門下,共事經年,協同處理過不少棘手的問題。當成二在地方鬧出塌天大禍,急需強援,榮后便會當即點他為欽差,命他前去穩住局面。既是為成二撐腰,更是要替朝廷宣示圣意,震懾那些沆瀣一氣的地方勢力。
平心而論,兩人雖熟稔,卻因心性不同,私下并無深交。可此刻,當他先一步窺見成二的結局,還是止不住一陣恍惚。
沒想到,當年并肩前行的同僚,會選擇走到這一步。
見了成二的遭遇,他才真正體會到,老話為何總說“兒孫是債”。
蔣行州身后,榮妄的目光也落在成老太爺身上。
他不想評說成老太爺一生的功過得失,也不愿也無心感慨其赴死平息風波的最終選擇。
他唯獨想說,姑祖母看人的眼光,真是這世間獨一份的厲害。
她麾下之人,可以是小人,可以是君子,可以是不通世故的愣頭青,也可以是八面玲瓏的老好人。
但絕不會是一個沒有原則的人。
那些人骨子里都守著一份不容逾越的堅持和底線。
這份堅持和底線,在緊要關頭,就會化為一股破釜沉舟的魄力。
人性之復雜,在于即便被視為“小人”,亦能在關鍵處豁出一切,守住一份真。
這份選擇,便使其無愧于“人”。
至于秦王……
榮妄的余光不著痕跡地掃過秦王。
無論秦王本意為何,是否真有意與榮國公府為敵……
但就如桑枝所,既然秦王選擇了明知故犯,這本身就是一個既定的事實,一次亮明車馬的挑釁。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