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是針對不同崗位進行不同的考核。”
“這才是孤所的核心。”
“嘶……不同崗位不同考核?”
“這怎么保證公平呢?”
魏征敏銳的意識到了里頭的問題。
于他看來,這第二場多少有些不對勁啊。
不同的崗位又如何,那不都是給你老李家干活的?
那憑什么就要分開考不同的東西?
如此一來哪來的公平可?
可李承乾卻絲毫不在乎的擺擺手。
“什么公平?”
“侍中你又忘了?”
“孤這個考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孤那些缺人的崗位選出合適的人才來。”
“那不同的崗位要求的技能也不一樣啊!”
“孔圣人當年都能說因材施教,那為何孤招人不能因人而異呢?”
“就好比編輯崗,這個崗位你可以不通俗務,不通政令,但你的文筆要好、要見多識廣,對文字更是要敏感得不行。”
“只有具備這種素質,這編輯才能不僅能自己撰文,還能從別人投遞的稿件當中,挑選出合適的進行修改后發表。”
“但……財物崗,卻壓根不需要這些技能啊!”
李承乾說到這兒,笑得格外的雞賊,宛若偷到雞的小狐貍一般,聳了聳肩膀。
“魏侍中,你覺著,被孤招募進來的專門負責整個報社往來賬目、俸祿發放、銀錢保管的財務部人員,他需要什么文筆么?”
“不應該是精通術算,還有賬房工作經驗才是最重要的么?”
“那這兩種人,怎么可能用同樣的專業去考核他們?”
魏征怔怔的看著對面的李承乾。
半晌才吶吶的問出了個極為怪異的問題。
“殿下,您這到底是怎么想出來的?”
“怎么就能根據不同的崗位安排不同的考試了呢?”
“為何這科舉就不能這么干呢?”
李承乾想了想,難得的嚴肅了起來。
“嗯……其實有隋一朝,提出的科舉制度,還是挺好的。”
“至少一舉打破了門閥世家對于人才、對于官位的壟斷。”
“從此官員的任免不再是他們手里的兒戲了,帝王終于可以廣開路從寒門取士了。”
“但終究科舉也不過是剛剛出現的物事,還是不夠全面。”
“按照孤的看法,這科舉考出來的,并不是官員。”
“準確的說,是具有一定素養的預備官員。”
“他們在很多方面,是缺乏相應的能力和技能的!”
“最適合他們的,其實應該是先分到三省六部去跑腿、打雜、學習。”
“并且,還不能固定在一個衙門。”
“最好每隔一年半年的,換一換。”
“最終,衙門在挑選合適的人才,這學習之人也在考量,到底哪個衙門更適合自己。”
“這才是科舉該有的模樣!”
說到這兒,李承乾莞爾一笑。
“這些話,孤也會跟父皇說的。”
“只不過,科舉牽扯頗廣,與其直接沖著科舉下手,還不如現在孤的地盤,試一試!”
“看看效果也好不是?”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