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在宮中固然是消停了。
可他之前隨手安排的一些安排,卻是在不聲不響的開始顯露出威力來了。
首先就是如今轟動了整個長安城的鹽鋪!
鹽鋪的名字,起得賊大氣,大唐皇家鹽鋪!
東市、西市各有一家!
而當家掌柜,更是直接穿著內侍官服就來‘上班’了。
按理來說這樣的鋪子,就該是曲高和寡,讓擄人敬而遠之的地方才是。
可偏生,這倆家裝修得一模一樣的鋪子,那套路都是一等一的直白。
用木框裝著的一盤一盤的細鹽,就那么擺在了門廊底下,任由來往的行人駐足觀看。
而那比其他人家都要大一號,威懾力更是要強上不止十倍的店鋪牌匾底下,則是掛著一個大大的五貫一斤,童叟無欺的水牌。
最雞賊的是,就在這牌匾旁邊,又掛了一面小旗,上面寫著‘新店酬賓,三貫一斤’。
好家伙,肉眼可見的高品質,擺明了優惠的價格,再加上明晃晃的皇家招牌,三招齊出一般人誰扛得住?
尤其是如今細鹽銷售權售賣的事兒,早已在長安城內傳得沸沸揚揚了。
人都說,太子殿下光是這個細鹽的售賣權就賣了得有幾百萬貫……
這誰還沒點好奇心?
更何況,但凡買了的,除了在售價上蛐蛐了兩句之外,就沒有一個不豎起大拇指,說這玩意兒好的。
真就是除了最純正的咸味,再無半點其他的苦澀、酸澀之類的雜味出現了。
也就是說,人賣的這細鹽,品質是真的好!
所以,壓根不出所料的,兩家店鋪的鹽,直接賣爆了。
不僅僅是鹽鋪爆了,細鹽這個新出現的物事,同樣也火了。
如今雖然還是貞觀初年,但經過武德年間的休養生息之后,百姓家里多多少少已經積攢了些余財了。
五貫一斤的細鹽,他們可能吃起來肉疼,但三貫一斤那就真的是能買回家嘗嘗了。
畢竟,一斤鹽,還是這種沒有雜質純純的細鹽,是真能吃蠻久的。
不過,對于長安城百姓來說,能從東市、西市買到價位合理的細鹽,那就足夠了,其他的,不是他們能摻和的。
可對于一眾拍下了細鹽售賣權的世家來說,這會兒看到長安城內那天天絡繹不絕的購買人群之后,眼珠子都是紅的。
這特么都是錢啊!
還是光明正大的掙錢!
這錢都不用藏著,就能堂堂正正的花出去。
這就是妥妥的金山銀啊!
誰不眼饞!?
所以,原本只打算先弄個幾千斤先去試一試的世家們,當下就忍不住了。
加碼、翻倍!
最少的一家都是至少先來個八萬斤!
最多的一家是拿下了洛陽周邊的世家,起步第一單就是十五萬斤!
這量,可一點都不小了。
畢竟李承乾的工坊早有規矩在先,那可是要正兒八經的一手交錢一手拿貨的。
但……還不等沒搶到售賣權的世家們看到其他人賣不出去或者擠壓在倉庫,最后手頭沒錢著急上火的戲碼呢。
離長安城最近的洛陽,第一批十五萬斤細鹽,居然兩天時間就賣完了!
好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