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介紹的格外簡略,都沒去具體提怎么分攤、怎么挑選人之類的。
因為他相信,對于這些事情,這幫子家主們,比自己更有經驗。
他們本就是靠著壓榨下一層來攫取利益的。
壓迫百姓?
抱歉,一般的百姓還不配被他們壓迫。
甚至,不少百姓還會想著去他們的莊子里當佃戶和食扈來著。
尤其是這種食扈,跟主家沒一定關系,還真沒資格來著。
可偏生,這些食扈,本就是免稅的。
他們只需要承擔供養主家的義務,就完活兒了。
也就是說,如同剛剛咬牙切齒離開的尉遲恭這般的國公!
他們家的產業,其實只有一小半來源于土地,大部分其實都是由商業所帶來的收入。
看似不可思議,實則是因為大唐的商貿其實是非常發達的。
對于國公這一層的頂級玩家來說,土地里刨食那點收益,遠遠比不上商業的收入。
而土地,在他們眼中,那是用來壓倉的,同時也是用來安置老部下的地方。
他們壓根不需要壓榨佃戶,就能得到大筆收入。
可他們是如此,但下邊的那些個勛貴和地方大族可就不一樣了。
狹窄、競爭激烈的市場,以及只能在當地施加的影響力,讓他們有且只有一個辦法。
那就是在當地跟各路其他家族用盡全力爭斗!
哪怕這份爭斗消耗極大、風險也極大,他們仍舊咬著牙埋頭干。
因為他們只能在這一塊地方搶食吃。
其他地方,沒得他們吃的份!
同樣也可以想象,這樣的爭斗之下,他們面對民眾又會是何等嘴臉。
也就是如今的貞觀年間吏治還可以,同時還有大把大把的資源可以讓大戶們更加輕松的去爭搶。
所以,對于百姓來說,還真沒到水深火熱的地步。
但……各家各戶之間的爭斗,從未停止。
也正因為如此,這邊李承乾這第二個辦法一出,所有人的眼睛哦度亮了。
這法子怎樣?!
對于他們來說,簡直不要太好!
傻子都知道,這天下的生意不可能做盡,勢必要拉上其他人上船。
可原本他們的想法是盡可能多撈點,然后抬抬價格分銷一部分給其他關聯家族。
但李承乾這法子一出,他們發現自己做的還是不夠。
只加價分銷算個什么啊!
按照太子殿下這般,先收上一筆押金,把自己的成本轉嫁出去。
這豈不是更好?
而且,他們稍稍一引申就發現,這押金能讓其他人交。
那這么好的生意,讓人先給錢再拿貨,似乎也沒關系吧?
這要是再配合上加價……
說不定還沒賣出去一斤鹽,自己所有的成本都回來了不說,還要掙上一筆呢。
這……可太好了!
在場的都不是蠢人。
能夠在朝堂廝混的,就沒有個蠢的。
哪怕某些人的夫人了解的不多,或者一時半會兒的沒想想到的,他們家老爺也會在她耳邊把這些事兒說得明明白白。
說白了,只要李承乾提醒一二,他們有的是鬼點子折騰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