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道:“不要嚷嚷,這里是乾清宮,時不時有大臣往來,見著你們又該說些不好聽的話傳出去,沒得遭些口舌。”
若是四哥說這些,溫憲必然要反駁幾句,但親疏有別,不敢對太子放肆,只是好生應下,但見太子妃在一旁有些為難,才又道:“皇祖母吩咐的事,嫂嫂不敢違逆,太子哥哥您若覺著不合適,下回我和皇祖母說,別叫嫂嫂為難。”
“罷了,本是女兒家來這里才無礙,這若是個小子……”胤礽說著話,從妻子懷中抱過女兒,才滿月的姑娘還那么小,在萬福團花紋紅綢襁褓里睡得很安穩。
看著女兒,胤礽惆悵的眉眼緩緩舒展,像是想開了什么,對妻子和妹妹道:“既然來了,帶她在乾清宮看看吧。”
太子妃心里高興,含笑應下,邀請溫憲同往。
見他們夫妻這般“沉重”,溫憲心里很不是滋味,她若小幾歲,看不懂太子眼里的惆悵,太子妃眉間的擔憂,或許還能高高興興跟著轉一轉,可她長大了,這紫禁城里的無可奈何,她早就懂了。
“二哥哥和嫂嫂去吧,我去那頭看兩眼桂花樹,一會兒就不來告辭,二哥哥和嫂嫂好生用午膳。”
溫憲周正地行禮,不等太子應允就先走開了,像模像樣地來看看墻下種的桂花樹,使喚小太監們提水來。
原本乾清宮這般朝政重地,不該種下丹桂如此香甜的樹木花草,據說是當年太皇祖母心疼孫兒一年四季都在乾清宮伏案處理朝政,古人說一葉落知天下秋,可皇阿瑪連落葉也瞧不見,但有了這桂花香,香氣飄進殿中,皇阿瑪就能知道是秋天來了。
看著枝葉間小小的花苞,溫憲心中卻想,這流傳在宮里的故事,似乎并不是真的,皇阿瑪豈能不知天下秋,不然那四季災害如何應對,身為帝王,又要如何為百姓謀福。
想到這里,不禁回眸看向太子與太子妃離去的方向,連太皇太后和皇阿瑪的故事都能編出花來,顯然這宮里關于太子的傳,多半也都是假的。
即便沒有人敢出中傷儲君,可一件事傳多了,到最后有心之人只想看熱鬧,根本不在乎真相。
在溫憲看來,太子絕不會對皇阿瑪的嬪妃有非分之想,密貴人不論是誰,與太子之間必然清清白白,而皇祖母與高娃嬤嬤也不會說假話,她聽得真切,在皇祖母口中,當時太子和王常在就是有過沖突。
目光掃過宮院里各處站立值守的小太監,溫憲忽然覺著,不必再打聽乾清宮里有沒有調換人手,她相信皇阿瑪,相信皇祖母,多少也信幾分太子。
那么這些事合在一起,能推斷出的情形就是,太子與王常在起沖突時,王常在就死了,但皇阿瑪為了維護自身和太子的體面,沒讓王常在“死”,就有了后來不見人的密貴人。
不論如何,寧壽宮里那個王常在,大概已經不在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