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先是看了一眼黃舉,那眼神里,充滿了晚輩對長輩的尊敬與依賴。
“黃老,您是哀家的遠房長輩,更是天下讀書人的楷模。”
她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哽咽。
“今日,請您和諸位宗親老臣來,非為赴宴,實為,求教。”
她站起身,對著黃舉,微微福了一福。
黃舉坦然受了這一禮。
李太后重新坐下,目光掃過在場眾人,臉上,是痛心疾首的神色。
“諸位,想必也聽說了。”
“如今,哀家與陛下,在治國之策上,有了分歧。”
她的眼圈,紅了。
“陛下年輕,銳意進取,本是好事。可他……他走得太快了。”
“那工商司,名為規范商賈,實則與民爭利,搞得京城內外,怨聲載道。”
“那六扇門,名為整頓江湖,卻縱容鷹犬,濫用私刑,攪得武林中人,人人自危。”
“還有那稷下學宮,名為百家爭鳴,卻讓一些農夫工匠之流的鄙陋之,與圣人大道,同臺競技,成何體統!”
她越說越激動,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
“哀家,勸過。可陛下,聽不進去。”
“哀家知道,哀家一介婦人,不該干政。可哀家,是先帝的皇后,是大玥的太后!哀家不能眼睜睜看著,先帝留下的江山,被一群奸佞小人,引入歧途!”
她看著黃舉,那雙鳳眸里,蓄滿了淚水。
“所以,哀家今日,只能請您,這位最公正的圣賢,來評評這個理。”
“您說,究竟是哀家錯了,還是……陛下,真的走偏了?”
這番話,說得是何等的高明!
她將自己,擺在了一個為國擔憂,卻又無能為力的,弱者的位置。
她將所有的矛盾,都歸結為“治國理念”的分歧,而非權力的爭奪。
她成功地,將自己和黃舉,和在場所有的老臣,都捆綁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對抗皇帝的,“道德同盟”。
內閣次輔徐向高,第一個站了起來,老臉上滿是悲憤。
“太后娘娘所極是!陛下此舉,實乃動搖國本啊!”
“黃師!您定要為我等,為這天下,說句公道話!”
“請黃師,匡扶社稷!”
一眾老臣,紛紛起身附和,個個義憤填膺。
仿佛何歲,已經成了亂了祖宗成法的昏君。
而他們,則是挽救江山的忠臣義士。
所有的壓力,瞬間,都給到了黃舉的身上。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