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大嫂,二哥,二嫂。”
“你們怎么一塊回來了?”
“我和你大哥走路上碰見你二哥,二嫂,就一塊回來了,這不是馬上要上工了,先把孩子擱家里,讓媽看著點。”
“是老爺子和媽,讓你在這等我們的吧?”
“老爺子和媽呢?都到地里去了?”
都以為張小燕站門口,是為了迎哥嫂,說白了,就是帶三個小家伙,大的帶小的,小的在帶更小的。
與其說帶,不如說看著孩子別調皮搗蛋,該干的活一樣不落,就比如洗衣做飯,喂雞喂豬,收拾家里,既是一種傳統,也是一種傳承。
特別是有好幾個孩子的大家庭,一家之主就會根據各房情況進行分工,有人也會覺得自家出力多,其他家出力少,吵著鬧著要分家。
但說實話,生產力低下的時候,大家庭模式,雖然做不到絕對公平,因為不是多勞多得,但卻能讓整個家人全都活下去。
“沒,擱家里吃飯呢,嫂子,你們吃了沒?”
“早上急著趕路,就在家里隨便對付了一口。”
這話聽聽就行,不管大嫂還是二嫂,家里都不富裕,不然的話,也不能剛拿到殺豬菜,就急著回娘家,讓娘家人也嘗嘗葷腥。
而且這個年代每家好幾個孩子是常事,能讓孩子不餓肚子,已經燒高香了,想吃好根本不可能。
“好香!”
“姑姑,我聞到肉味了。”
“我也聞到了。”
“妮妮想吃肉。”
“你個饞嘴的,昨天剛吃了肉,又想吃肉了。”
“昨天的肉肉,沒有今天這個香。”妮妮一臉認真,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張大寶看向張小燕,“小妹,咋回事,這味道確實好香。”
張小燕莞爾一笑,“大哥,這個叫鹵味。”
“是有福哥昨晚剛弄出來。”
“大嫂,二嫂,你們猜一下,是用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