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春蘭傻眼了,“只能借這么點?”
那人沒好氣道:“每個人都一樣,你到底借不借?”
“借!”
不借就沒吃的,宋春蘭一咬牙還是說了借。
看著布袋里的糧食,宋春蘭不知道怎么辦,問題是夏收還有很長時間,30斤糧精打細算也不夠。
夏婉早知道這一幕,乖乖排隊借糧食。
可能有人要問糧食不夠吃怎么辦?
只能繼續找大隊部借,或是用錢買,碰上大隊部有余糧啥都好說,碰上沒余糧就只能餓肚子。
知青下鄉是領了一筆安置費,這個還真怪不到人家頭上,相反,不少下鄉知青,肩不挑手不能提,人家一天賺10個工分,他一天就四五個工分。
到了分糧食的時候一看人傻了,工分不到人家一半,別說還大隊部糧食了,自己吃飽都成問題。
所以,知青下鄉兩三年,還倒欠饑荒的一抓一大把。
紅星機械廠的人就沒有這種顧慮,不!應該說,廠,單位,派下來支援祖國建設的工人都沒這種顧慮。
甚至干起活來的時候,比誰都賣力。
因為每個人有退路,短則一兩個月,長則半年,一年就能回去,支援建設就成了榮譽,是一種歷練。
終于輪到李有福的時候,張大山把李有福拉到一邊。
“有福,你給叔透個底,剩下的野豬你打算如何處理?”
其實來之前李有福就有了答案。
第一,他下鄉不是來和誰結仇,為了一點野豬肉不值當。
第二,他的根在紅星機械廠,始終要回到紅星機械廠,所以,多給紅星機械廠爭取好處,讓這群人欠他的情,這就是李有福要做的。
……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