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分兩頭。
李大東答應后,直接從40多名壯勞力中選了5人,由他親自跟著,加上李有福,李衛國,正好組成一個8人的小隊進山。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李大東上山的時候還帶了一把獵槍。
至于留在李有福家里的壯勞力,平整場地,挑水,據木,尋找合適的石塊,弄土坯,還有一些來幫忙的老娘們則是幫著打打下手。
實際上,建造一個養豬棚,并沒有想象那么難,用大塊的石頭壘起一面墻,中間的縫隙就用攪拌好的泥巴封住。
豬棚頂上就更簡單,找上幾顆手腕粗細的樹,當成橫梁,邊上用木板固定,有條件的打上幾顆釘子,沒條件的就用麻繩捆綁固定。
最后用捆扎好的稻草蓋在屋頂,起到一個防風防雨的效果,就算完事。
像這種活,有個三五人,大半天的時間就能搞定,算上后面又來的婦女,兒童,幾乎半個大隊的人,都在李有福房前房后忙碌著。
說說話,聊聊天,手上的動作卻一點不含糊,可以說是又快又穩,看上去就像是專門湊過來聊天,談八卦的聚集地。
這種場面也是這個年代所獨有的特點,誰家有點啥事,全村過來幫忙,幾十年后,各家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交通便利,通訊便利。
可再也找不到最初時候的感覺了。
……
與此同時。
李有福一行8人也正往山上在走。
“有福,沒看出你小子體力是真好,這都爬半天了,一點都不帶喘氣的。”
李大東呵呵一笑,“那可不,有福雖說農活干得少,上山掏鳥窩啥的,他可一點沒少干。”
李有福也不氣惱,“大東哥,你再這么說我可就不干了。”
“哈哈哈。”
一說這話眾人頓時就樂了。
都是一個大隊的人,誰還沒點糗事。
李有福干的缺德事可不只是這些,小時候彈人家的小丁丁,被人家大人追著滿村子跑,還有半夜跑到人家門口拉屎,導致第二天剛出門一腳踩中,最后在村里罵了半天。
這一樁樁,一件件,充斥著李有福的整個童年,當然,一旁的李衛國就是最后那個背鍋的。
想著這些,李衛國嘴角開始微微上揚。
“有福,快到你說的那個陷阱了嗎?”
又走了一會,李大東開始詢問。
大冬天的,山里的積雪都沒融化,眾人陪著李有福在山里,深一腳淺一腳的轉了半天,別說獵物了,除了幾人交談的聲音,整個山上顯得寂靜無比。
要不是李有福這段時間今非昔比,幫了村里不少,大家也念著李有福的好,還真沒幾個人愿意陪著他瞎胡鬧。
倒不是不愿意相信李有福,而是…說這話的時候要多動動腦筋,現在是啥時候,正是冬天,捕獵的難度極大。
誰又能保證李有福挖的陷阱,就一定有野獸上鉤?
“噓,別說話!”
“大東哥,獵槍子彈你帶了多少發?”
“有十發!”
李有福露出一個笑容,“足夠了,你把獵槍和子彈給我。”
“老六,你是不是發現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