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畢,豐淮安亦是十分激動,連忙躬身,“陛下圣明,老臣代北境百姓謝過陛下。”
陳銘起身向外走去,“林家在何處?煩勞豐閣老隨朕走一趟。”
“韓倉,收拾一下,出宮!”
“回陛下,據臣所知,在青州。”
“行了,閣老也回府準備一下,半個時辰后南城門見。”
……
約莫半日后,一行人踏入青州城門。
街上一派安樂之象,百姓們來來往往,人人臉上皆帶著笑意,街旁的小攤販們招呼著南來北往的客人,吆喝聲此起彼伏。
半日奔波,一行人已是有些勞累,韓倉便遣人尋了客棧,一行人沿著熱鬧的大街,向客棧走去。
甫一入內,一股清香撲鼻而來,眾人只覺食指大動,更覺饑腸轆轆。
抬頭看去,前方幾人正大口吃面,桌上幾碗面湯色清澈,一把蔥花撒于其上,冒著熱氣的面彈性十足,色香味俱全。
韓倉立即奔向柜臺,“小二,給我們上面!”
“誒,來咯,客官您稍等!”
陳銘與豐淮安已然就坐,滿懷笑意的看向堂中眾人。
而兩人身旁,則是一名小個子孩童,正是荀道明。
荀道明入京許久,一直跟隨在豐淮安身側學習,好不容易有出游的機會,豐淮安便帶他一同出來,也算順便游覽大夏風土。
不多時,清香陽春面上桌,眾人紛紛動筷。
身旁的衣著人已然用完,此時正坐在堂中閑聊。
“今日聽說又是林府施粥的日子,不過如今咱們青州這乞人可是少了許多。”
“要說啊,多虧了林老爺林大善人呢,想我當初入青州,身無分文,差點餓死,幸好林府施粥,救了一命。”
“誰不是呢,我如今這活計,還是因為在林老爺的武館中學了幾日,比其他的護院功夫好些,這才能端牢了飯碗。”
陳銘吃了兩口,驟然停下,豎耳仔細聽著他們的談話。
豐淮安也停了下來,轉頭看向隔壁桌子上的人,忽然開口道:
“你們說的林老爺,可是林正志?”
一桌人轉過頭來,一臉稀奇的看向豐淮安。
“這青州還能有其他林老爺嗎?”
豐淮安點點頭,轉而看向陳銘,兩人頗有默契的相視一笑。
果真不愧是報國忠魂,雖受磋磨,如今蝸居一方,還能不斷行善造福百姓,實在是難得。
不過之前朝廷如此待他,就是不知他還肯不肯為了百姓上戰場?
知道陳銘所想,豐淮安緊接著開口道:
“公子,老夫與林正志也算是舊交,不如由我先去看看,探探口風?”
“也好,畢竟朝廷有錯在先,不知他的態度,我們也不好貿然登門。”
說完陳銘抬頭看向窗外,日暮夕陽微光漸散。
“明日去吧,今日天色已晚。”
“也好,待會讓他們置辦些東西,明日登門一并帶上。”說完,豐淮安又伸出筷子,大快朵頤。
……
第二日,豐淮安收拾妥當,精神抖擻的向林府行去。
到林府外,小廝接過拜帖,呈往府內。
不多時,一名蓄著短須,渾身英邁之氣的男子,步履堅定的向府外走來。
尚未見人,便聞得一陣爽朗的笑聲:
“豐老哥,你怎么跑青州來了?”
豐淮安滿面笑意,朝府內看去,林正志出現在眼前。
“真是稀客,有失遠迎啊,快請進快請進。”
兩名老友相見,滿是喜悅。
豐淮安將手中的東西交于小廝,而后隨著林正志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