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右侍郎甄元出列,對陳銘的提議深表贊成。
“陛下所甚是,如此既能招攬將才,又有戰場拼殺者,實為良策。”
“只是不知這比試規則要如何細分,如何決出優勝者?”
陳銘靠坐在龍椅上,饒有興致的問了一句:
“甄侍郎如此提議,可是有何想法?”
甄元皺眉略一思索,提議道:
“以臣所見,陛下以往主持過科舉,選舉之法別具一格,不如此次武舉也效仿之前的做法。”
“文考注重選拔將才,當然應該交于韓將軍,畢竟韓將軍這么多年拼殺,論治軍之才,無有更勝者。”
“至于武考,就效仿陛下之前的做法,分門別類,逐次選出最優者。”
周圍大臣們若有所思,垂眸思量。
片刻后,大臣們左右相看,小聲議論。
韓子良倒是不動聲色,站在原地,等著陳銘放話。
這么些時日以來,韓子良看的很透徹,陛下有治國大才,眼界開闊,做事獨樹一幟,但往往有奇效。
武舉一事,陛下既然有心做,必然早已想好對策,自己只管聽從吩咐便是。
這時身旁幾名武官出列,表述自己的看法。
“陛下,甄大人之有理,微臣贊同。”
“還望陛下能早些開啟武舉,為我大夏選舉良才。”
另外幾人則是轉向韓子良,向他致意。
“韓將軍乃我大夏定海神針,武舉一事還要多多麻煩韓將軍。”
韓子良抱拳回禮,但并不多說。
這時陳銘輕飄飄來了一句:
“文考之事就依眾臣所說,交由韓將軍負責。”
“只不過這武考一事,還有待商榷。”
甄元連忙俯首:
“莫非陛下有更好的法子?”
“更好倒是談不上,不過朕以為,戰場不比其他,拼的是一股不怕死的精神。”
“光有精神卻也不夠,更多的依靠手中的真功夫。”
“分類甄選倒也沒什么錯,但戰場并不拼技巧,不要命的打法依舊可以獲勝。”
“所以朕認為,不用分門別類,直接開設擂臺,優勝者即可晉級。”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甄元瞬間明了。
虧得自己還是兵部侍郎,連這么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只會照貓畫虎。
“陛下所甚是,是微臣思慮不周。”
同時其他大臣齊聲應和:
“陛下英明!”
“此事就交由韓將軍負責,武考之事,朝廷開設擂臺,以十日為期,決出優勝者。”
韓子良自然無不應聲,陛下果真早有考量。
武舉一事算是正式定下,眾臣退朝后各自準備。
陳銘則進入議政殿處理奏折。
不多時,趙庭帶著一名侍衛進入。
看到來人,陳銘放下了手中的奏折。
來人正是侍衛首領霍振,前幾日派他前往查探南方隱世家族。
沒想到這么快就有消息了!
霍振向陳銘施禮,陳銘連忙擺手。
“快起身,說說到底怎么回事?”
“回稟陛下,隱世家族姓任,多年前在南方一帶經商。”
“因為受到敵對商行的迫害,家族中多人被流放殺頭,家主厭倦了塵世斗爭,這才帶著族中多人隱蔽一方。”
“多年下來,族中人口已經出生三四代,過往的事隨時間流逝,族中年輕一代多生出反叛心思,族中人心蠢蠢欲動。”
“您還記得日照寺住持嗎?”
陳銘心頭一跳,腦海中所有事情仿佛都有了答案。
怪不得這十誡會私藏桐油,果真是隱世家族的-->>人!
陳銘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
“住持本名任威方,就是這任家的人。”
“他當時帶領族中年輕一代,私自出了歸隱地,后來惹下禍事,導致帶出來的子弟盡數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