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他們還在招兵買馬,隱有-->>擴張之勢。”
“若不早日處理,只怕釀成大禍!”
聽到此話,韓子良心中十分震驚。
沒想到僅僅過去十幾天的時間,楚滄海竟然能糾集如此眾多的勢力。
陛下所甚是,倘若任由他們發展,大夏必然形成內亂。
“陛下可有何想法?”
“倘若現在便要打過去,臣這就率軍前往。”
陳銘抬手阻止。
“此事雖然迫在眉睫,但一場大戰,還是慎重為上,不能貿然出兵。”
“況且三日后登基大典,周圍的小國和附屬勢力也要進京朝拜。”
“屆時京中守備空虛也不行,還需要舅舅震懾這些蠻子。”
“舅舅為將多年,對咱們的兵力更為了解,不知如今所有可以調集的人手有多少?”
對國家的兵力分布,韓子良如數家珍,當即為陳銘一一數說。
“我手下的神龍衛,加起來共有二十萬。”
“京中御林軍大概有五萬的人手,還有陛下之前招來正在訓練的人手。”
“這些零散的兵力,加起來應當也有二十萬。”
“除此之外,還有各地的守衛,不過這些人數就更少了。”
“我大夏所有人馬加起來,怕是不超過五十萬。”
陳銘轉了轉手中的茶杯,接著韓子良的話頭說道:
“大夏外圍還有群狼環伺,南楚與北胡就需要大批軍隊鎮守,至少也需要二十萬人馬。”
“而京中也離不開人,尤其是鎮守皇宮,也需要大量兵力,算下來約莫也要十萬人馬。”
“各地地方上也需要人手,零零散散下來,最后只怕手中能調動的人不到十萬。”
這筆賬一算,韓子良也頗感為難。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現在手中可以調動的人手如此少,即便自己有心拿下皖南,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皖南周圍覆蓋之廣,再加上楚滄海大肆招兵買馬,恐怕人手會越來越多。
若是人手不足,貿然出動,反而可能陷入困境。
“陛下,人手不足,這可如何是好?”
陳銘忽然想起之前提起的武舉。
前些日子處理陳家之事,倒是將武舉擱置下來。
倘若早就開辦武舉,現下哪里還會愁人手?
不過眼下也不算太遲!
只是除了武將之外,普通兵力也不夠,想要壯大實力,還要大力招收人馬。
陳銘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此次處理陳家,朕倒是收了不少的錢糧,不若再招收二十萬人馬,加以訓練的話,又能成為一股強勢力量。”
“除此之外,朕還打算立即開辦武舉。”
這想法正與韓子良不謀而合!
“臣也是苦惱,每次有事發生都恨不得能夠分身。”
“若是可以招收更多的武將,何愁周圍這些個小卒子?”
“只是三日后便是登基大典,不知陛下打算何時開辦武舉?”
陳銘思索片刻,說道:
“那就三日后武舉一同進行!”
“時間會不會太倉促?就算現在發出消息,那些個學子們恐怕一時之間趕不過來,屆時錯過武舉時間就可惜了。”
韓子良有些擔心。
陳銘直接大手一揮,說道:
“放心,來時他們盡可選擇最快的方式。”
“若是擔心盤纏問題,待他們過來,朕都可以給他們報銷!”.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