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哥哥……玄哥哥……你在家嗎?”
一串清脆的童音在門外響起,聽到聲音,張玄眼記憶中立刻浮現出一個八歲的小女孩,心底涌出一股寵溺和溫馨。小女孩是鄰居扎紙店老板的女兒,名叫劉涵兒,平日里經常過來陪張玄和養父,很得養父喜歡。
張玄打開門,摸了摸小女孩的頭,“涵兒,快進來吧!”
劉涵兒跟著張玄來到院里,從石頭條桌子上拿了兩尊泥塑的神像遞給她。
“涵兒,拿好神像;稍等一下……”
說完,張玄突然想起來什么,轉身回到屋內,片刻后,手里拿了一塊桃木的平安符,遞給小女孩。
平安符為桃木雕琢而成,圓形的,正面刻著“平安”,背面刻著“辟邪”,文字周邊雕刻著一些浮雕,是一些本土的異獸,據說有驅邪的作用,張玄不知真假。
“涵兒,你拿著,這是昨日玄哥哥給你雕刻的平安符,這次正好也放置到祠堂祭祀一下。”
“謝謝玄哥哥!”小女孩高興的跳了起來。
打發走了小女孩劉涵兒,張玄整理了一下小院門口旁邊的柜臺上的各類木雕和泥塑神像,以及一些其他的物品,比如類似剛才給劉涵兒的平安符。
期間,陸陸續續有人過來,大多都是購買神像的,不大會兒功夫,院中曬制的二十幾尊神像基本都已經賣完了;而柜臺上的也賣出去七八尊。
張玄看了下時間,大約已經下午未時,需要盡快前往王家祠堂去。
王家鎮是一個小鎮,大約三百來戶人家,一千多人口。
張玄走在路上,路兩邊都是低矮的房子,土坯的院墻、茅草蘆葦的房頂,中間夾雜著幾戶磚瓦房,其實張玄家在鎮南這塊已經算是富戶了,畢竟住得起磚瓦房不容易。
距離真的不算遠,一個三百來戶人家的小鎮能有多大,大約十分鐘左右,張玄來到了王家大院跟前。
王家鎮之所以叫王家鎮,就是因為王家曾經出過一個舉人老爺。王家鎮前身只是一個小村落,后來村子里的考出來一個舉人,名叫王運,踏入官場后,一直做到知府;后辭官返鄉養老,死后,接受村民大祭,成為祖靈,庇佑鄉鄰;周邊村民逐漸遷移過來,最終形成了一個小型鄉鎮。
此時的王家側門大開,人來人往,基本都是來放置或者取走靈塑神像的。
張玄跟著人群進入大院,連續穿過三道院子,來到王家后院的祠堂。
環顧四周,王家祠堂占地大約五十多平,祠堂正中有一個高臺,臺上擺著王家各位先祖的牌位,正中間的牌位正是那位舉人老爺。
在高臺下有個巨大的香爐,爐內香煙繚繞,可見今日的香火繁盛。
在香爐的左右兩側分別有兩個條案,條案長約一米四五,條案上分別放置著十幾個靈塑神像,大多都是桃木或棗木雕琢而成,間或還有兩三個瓷制神像;這是王家人放置的自家的。
在祠堂左右兩側,則各有更長的三排條案,每排條案上各放置這密密麻麻的靈塑神像,大多是泥塑的,也有一部分是木雕的;這兩側的神像基本都是普通百姓家的。
祠堂中,人們排隊上香,隊伍逐漸減少,頃刻間已輪到張玄上香。三叩首后,張玄將三炷香插入香爐之內,然后將攜帶來的兩尊木雕神像放置在左側的條案上。然后走路到右側條案上,從最后一排條案上找到上次放置過來的的兩尊自家的神像,將神像輕輕拿起。
離開王家,張玄快步回到家中,抬頭看看天,離天黑還早,拉過一把椅子坐下,順手拿起旁邊一個尚未完成的木雕,右手拿出刻刀。
靈塑神像一般有三種,第一種是泥塑的;第二種一般是桃木或者棗木雕刻而成,至于是否還有其他木頭,前身就不清楚了;第三種則是燒制而成的瓷器。效果上,泥塑效果最低,木雕略好,瓷器最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