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version='1.0'encoding='utf-8'standalone='no'>\rw3cdtdxhtml>\r\r\r\r
<title>第187章無緣不聚(下)</title>\r\r\r\r<h3id="heading_id_2">第187章無緣不聚(下)</h3>
夜色將盡,東方隱隱泛著微光,能看清的只有燈籠光芒所及之處。沈玉傾已盡力求快,驛站的人說沈庸辭比他們早了半個時辰走,以夜色與路況,估計差著三四十里。但若等到天亮,快馬急馳半個時辰能差上百多里,巴縣至播州約六百里,若是沈庸辭一路換馬,毫不停歇,中午前便可能抵達播州。
天色一亮,沈玉傾一行人全力催馬,毫不停歇。
\"玉兒!\"楚夫人喊道,\"前面就是驛站,得換馬!\"
沈玉傾道:\"馬力尚足,再跑二十里!\"
換馬會耽誤時間,他只希望沈庸辭路上被什么事耽擱。
沈庸辭沒被耽擱,他卻被耽擱了。
\"那個人持了令牌要馬,我們給了他馬,他一上馬就殺其他馬匹。\"驛站店主慌張道,\"我們哪能讓他行兇,一群人圍上要阻止,他武功太好,死了兩人都攔他不住,殺了幾匹馬后就跑了。\"
\"他走了多久?還剩下多少馬?\"沈玉傾問。
\"不到半個時辰,還剩下八匹馬。\"
\"追!\"沈玉傾翻身上馬,\"你們兩個征調民馬跟上!\"
原本就只帶了十個人追擊,派了兩人押送沈清歌回青城,剩下六個。如果沈庸辭沿路上如法炮制,可以說追不上了。
\"玉兒。\"楚靜曇道,\"要么回青城再議,率兵去播州要人?\"
沈玉傾搖頭。四嬸還在播州,如果爹用她威脅四叔,蒙騙五叔作亂,事態便難以收拾了。
爹不可能沿路殺人殺馬,這太慢,而且容易出意外。
距離播州還有四百里,沈玉傾來到一處驛站,地上又有三具尸體。
\"我們覺得這人可疑,問他什么身份,為什么有青城令牌,他說是太掌門,我們不信,說要請門派的人來驗他身份。\"驛站的人在沈玉傾換馬時回報,\"他一怒之下殺人奪馬就走,我們攔他不住。\"
距離播州還有三百里時,沈玉傾知道沈庸辭沒有換到馬,因為當地驛站就在門派附近,沈庸辭一時索要不到馬匹,又不敢搶馬。他估計自已與父親還差著近百里左右,或許更近點,之后又過三十余里,路上見著倒斃的馬匹,沈玉傾只看了一眼就從馬尸旁急馳而過。那是驛站的馬,極可能是沈庸辭催馬太過,導致馬匹暴斃。
沈玉傾沒有欣喜。一聲馬嘶,他見到前方一名小隊長從馬上縱身躍下,馬口吐白沫扭身倒斃,沈玉傾只喊了一句:\"跟上!\"就絕塵而去。
距離播州兩百里時,沈玉傾緊皺眉頭,離沈庸辭怕還有百里,除非出了意外,否則勢必追不上,是要追進播州,還是停下等援軍?這會是個重要的決斷,一旦判斷有誤,極可能反而失陷。
楚靜曇也察覺追趕不上,高聲喊道:\"玉兒,等援軍吧!\"
沈玉傾仍是搖頭:\"繼續追!\"
\"你要進播州?\"楚靜曇訝異,\"如果你爹先到,會很危險!\"
沈玉傾咬牙縱馬不語。
※
看見播州城后,沈庸辭一顆心終于落下,回頭望去不見追兵,雖然路上有些耽擱,但沈玉傾畢竟沒能追上。
他不知道沈玉傾幾時會發現自已逃走,也不知道追兵幾時會來,離自已多遠,但知子莫若父,他知道沈玉傾一定會追來,因為這兒子不會冒黔地落入自已手上的風險。這孩子……雖然被稱為繡花枕頭,但確實是個遇事能斷的,只可惜太過心慈手軟。
是自已教得太好,還是他本性如此?
馬進了播州城,沈庸辭沒有放慢馬速,撞倒元宵后未收起的花燈,踏翻攤販,沖撞行人,一路奔向播州督府。守衛見遠遠有人騎馬來犯,忙高聲大喊,不一會,門前門后已聚集二三十人,各持刀槍弓箭,沈庸辭見戒備森嚴,一咬牙,抽出劍來,高聲大喊:\"別放箭,我是掌門!\"
守衛哪里理他,隔著五十余丈便揚弓搭箭,數十支利箭往沈庸辭身上招呼。沈庸辭猛力勒馬,馬身人立起來,被扎得跟箭垛似的。
沈庸辭從馬上飛身躍起,龍騰劍圈轉護在身前,又搶近十余丈,高聲喊道:\"我要見四夫人!\"毫無用處,箭雨絲毫不停,兩側檐頂又涌出七八人,門后不知還有多少人馬。
沈庸辭腳踏登云步,忽左忽右,長劍不住兜轉,再搶近十余丈,停下腳步,提起內力高聲大喊:\"不要放箭,我有令牌!有要事稟告!\"
領頭的隊長聽他大喊,下令停箭,箭尖都對著沈庸辭,喝道:\"你是什么人,怎敢沖闖督府?\"
此時督府內外連著左右巷道足有上百人,將沈庸辭圍得嚴實,沈庸辭高高舉起沈清歌的令牌,喊道:\"我是掌門,這是令牌!\"
那小隊長上前拿了令牌觀看,道:\"這不是掌門令牌,是青城令牌,你哪偷來的,想做什么?\"
沈庸辭左右張望,忽有一人從人群中走出,訝異道:\"太掌門,你怎會在這?\"又見馬尸與地上箭矢,怒喝,\"哪個不長眼的對太掌門放箭?想死嗎!\"
沈庸辭認得那人是播州當地最大門派黎陽派副掌門兼任督府護衛總指卓世群,立即大步上前,喝道:\"卓總指,叫程掌門來見我!\"
卓世群跟在沈庸辭身后,恭敬道:\"程掌門跟著四爺去衡山啦。太掌門怎會來此?\"
玉兒很可能馬上就追至,必須盡快控制住播州,沈庸辭徑自走進大廳,坐上主位,問道:\"現在這里誰做主?\"
卓世群恭敬道:\"屬下暫攝播州總事。\"
沈庸辭喝道:\"我問現在這里誰做主!\"
卓世群吃了一驚,忙道:\"太掌門做主!\"
\"即刻關閉城門,封城!\"沈庸辭喝道,\"交出掌門印信,點齊城內所有弟子在校場集合!\"
卓世群驚疑不定,沈庸辭喝道:\"勿要耽擱!快去!\"
卓世群猶豫半晌,終于道:\"掌門印信放在書房,請太掌門稍候。\"
城門突然關閉,尤其在這晌午時刻,城中人心大亂,百姓無處探問又不知根底,謠四起,疑是點蒼興兵來犯,頓時人心惶惶。沈庸辭松了口氣,這才發現身上皮襖被利箭勾破數處,左手上臂也被劃傷。
一名少婦走了進來,驚呼:\"三哥!你怎么來啦?\"
原來唐驚才在房里聽見嘈雜聲,走了出來,見弟子們慌亂奔至前院,心下起疑,來到前院就見卓世群飛奔而去,進了大廳卻見沈庸辭坐在主位上。
沈庸辭道:\"弟妹勿驚,事繁不及細說。我沒病,是玉兒受奸人所惑篡位,將我軟禁,我好容易得你二姑幫忙才脫身。玉兒追來,我讓卓先生關閉城門。\"
唐驚才驚道:\"有這回事?\"她聽見大事,渾沒主意,問道,\"侄兒怎是這樣的人?莫不是父子間有什么誤會?\"
沈庸辭道:\"他囚禁我大半年,什么誤會講不開?弟妹不用驚慌,播州無憂。\"
唐驚才來回踱步,滿是驚慌神色,問道:\"從賦不在,這……怎么辦才好?三哥你……唉,之后會發生什么?玉兒……玉兒會做什么?\"
沈庸辭道:\"玉兒正追趕我,我料他會知難而退,若不退,還不手到擒來?\"他一時松懈,竟口不擇,改口道,\"到時我會好好跟玉兒談,讓他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