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練兵!
的確!
這就是羅旭最初看到這筆筒畫片的時候,最大膽的猜測!
如果錯了,這筆筒最多值個幾萬塊!
但若是對了……那就沒法估價了!
聽到小站練兵四個字,鄭文山的那些學生一個個全都是滿臉懵逼。
不過鄭文山的反應卻是極大。
“嘛?”
喊了一聲,他再次看向那畫片。
注意到里面士兵的著裝,甚至有人還留著辮,在訓練時將鞭子纏在脖子上,又注意到那些士兵前面還站著個類似洋人形象的教官……
只見鄭文山雙眼睜大,口吐二字。
“臥槽!”
不得不說,鄭文山平時可是當真不會爆粗!
即便謝作云偶爾冒出一句,鄭文山也沒有過。
但今天,他犯忌諱了。
他抬頭看向羅旭:“小羅……”
“鄭教授。”羅旭微微一笑,格式性地答了一句。
“你……大漏,天漏啊!”
說著,鄭文山將筆筒穩穩拿在手中,似是生怕掉了一般。
“這……御用瓷啊!”
一句話,讓廳里的所有人都是倒吸了一口涼氣。
御用?
洪憲瓷,指的自然是洪憲時期的瓷器。
而這御用,便很明顯了,是袁世凱御用的!
其實說洪憲瓷價格不高,也是因為和那些明清官窯、御用瓷器去比的。
畢竟至今,洪憲瓷也并沒有千萬以上的拍賣記錄。
但說它價格低,那肯定也是不合適的。
動輒幾十上百萬,其實在古玩界已經是高價物件兒了。
如果不是只看鑒寶節目和電影效果,就不難發現市面上更多的瓷器,還是幾千塊、幾萬塊的,畢竟金字塔,大的只是塔底。
一九一五年底,袁世凱登基便改國號為“洪憲”,而他的登基則更喜歡效仿封建時期的制度,當然,這也是其必衰敗的重要原因,正因如此,也就成就了百日帝。
登基之后,他便設了御窯,并找到五代瓷商郭葆昌,讓他來做督窯官,去景德鎮監制御窯,也就是洪憲瓷。
而洪憲瓷的燒造成本,可是歷史上最高的。
要知道在清乾隆時期,朝廷每年會撥三萬兩白銀給景德鎮,要求御窯上交四到五萬件瓷器,而洪憲時期,袁世凱為了這一批瓷器便花費了一百四十萬大洋!
這一百四十萬大洋如果折合成白銀,足有百萬兩!
可見洪憲時期對于瓷器的打造根本不計成本,這也側面體現了袁帝對于治國,根本就是個昏庸的外行人。
當然,也正因此造就了洪憲瓷的稀少,并且每一件都可以被認定為是民國時期的官窯、御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