暈散,是行話,古玩術語。
指的是瓷器表面的繪紋邊緣不夠清晰,就好像一滴水落在宣紙上,朝著四方外側慢慢陰濕,從而導致邊緣擴大的效果。
行里也有人管這種現象叫“洇”!
一般青花瓷會出現一些暈散的情況,因為青花瓷以青藍料和白釉底為主,所以在青白交界處,這種暈散效果就更加明顯。
反觀琺瑯,其實極少出現暈散,比如這個康熙御窯瓶,胭脂紅地,本來顏色就深,那么邊緣顏色若稍有暈散,也非常不易被發現。
所以,這種暈散出現的地方,便是底!
因為底是白釉的,胭脂紅款,一旦暈散,便會在白釉地上顯現出來。
只不過這個賞瓶的底因為被動過,去除了暈散效果,所以羅旭才從表面發出的賊光判斷其先前有暈散!
一般來講,老物件兒所散發出的光澤被稱為寶光,相比較于賊光更加溫潤,這是包漿所導致的,而賊光則是玻璃鏡面光澤,一旦看到,行家都會起疑心。
而這個物件兒由于賊光面積小,再加上有再做舊工序,所以非常不容易被察覺。
“這……”
謝作云倒吸了一口氣,顯然也發現了底款周圍有很小的面積竟然泛出了賊光。
“這里的確好像動過!”
“謝老,我覺得不必太過緊張,這底款的確帶著不大的賊光,可也不能證明就是贗品,畢竟其他地方都沒有問題!”
這時,謝作云身邊的一人說道。
羅旭搖頭而笑:“專家?還真特么嚴謹呢!你不知道,任何一個物件兒,哪怕有千百處都是對的,但凡一處不對,就一定是贗品嗎?”
“小伙子,你這就有些矯情了,照這么說來,千百年留下的物件兒,難免都有些瑕疵,那就都是贗品了?”那人冷笑道。
“你還真是會偷換概念,不對就是不對,瑕疵是瑕疵,能混為一談嗎?這底款曾有暈散,這就說明問題!”
羅旭指著西番蓮紋賞瓶說道。
這時,另一人搖了搖頭:“就算有暈散,也不能證明是假的,顏料成分、釉料的流動性,還有燒制工藝,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暈散,這根本就是一種正常現象!”
聽到這話,一旁金雨墨柳眉微蹙。
的確,畢竟是古人燒的東西,不能和現代工藝對比啊。
若是因為工藝上的一些瑕疵留下暈散,也并不是不能解釋的。
羅旭……真的想錯了嗎?
可誰知羅旭卻露出嫌棄的表情。
“喲喲喲,還正常?正常個屁!”
“你……”
幾人都是一臉憤怒,不過金雨墨卻是轉過頭,不讓他們看到自己憋笑的表情。
羅旭白了一眼那人:“您剛剛所說的顏料、釉料和工藝導致暈散的說法都存在,但……錯!別忘了,這可是御窯!燒制工藝和用料甚至是我們現代所比不了的!”
說著,羅旭又看向謝作云:“所以,謝老……這只有一個結論!”
謝作云吞了一口唾沫,緩緩開口道:“小羅,你說的是……回窯?”
“沒錯,也叫覆燒,這個物件兒是老底、老釉,再加上極高的仿造工藝做出的贗品,但由于底是老的,再入窯便成了第二次燒,這暈散效果……就是這么來的!”
羅旭說完,謝作云沉默了半晌,雖未開口,但沒有再反駁。
聽到這里,金雨墨緩緩點頭,一顆提起來的心,再次落了下去。
羅旭,好樣的!
這時,先前提出意見的人再道:“這么下結論未免太武斷了,就算是覆燒,為什么不會是古覆燒,而一定是新覆燒?即便造辦處燒窯的時候,也難免會有失誤的時候,回窯覆燒,這也很合理!”
“合理個屁!”
羅旭直接一個白眼過去。
噗!
這次,金雨墨直接笑出了聲來,畢竟總憋著,也不是個事兒。
這家伙……嘴就損吧!
羅旭微微揚起下巴看向那人:“大爺,您聽力是不是有問題?我再說一遍,這可是御窯啊!您老要是造辦處的督窯官,敢拿覆燒的東西給萬歲爺用,不想活了?找誅九族呢?”
“我……”
那人瞬間沒了話。
對啊,覆燒沒問題,但那可是給萬歲爺用的,哪怕一丁點瑕疵也是不可能的。
在造辦處,任何物件兒哪怕有了微瑕,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直接毀了。
一時間,似是舌戰群儒已然宣告結束!
結論不而喻!
“這……老底……老釉?新物件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