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路蓁蓁帶著人各種試吃試喝呢,傅知易在縣衙這邊可是忙得焦頭爛額。
前頭的南越縣令早就被貶到偏遠的西北之地一個小縣城去當縣令了。
留下了一大堆爛攤子。
之前那位縣令在位,沒超過三年,除了將縣衙大院修得那叫一個氣派,后頭的縣衙后院內宅修得頗有幾分景致外,真是沒干過一件正事。
屬于那種,沒什么治下的本事,卻又有一顆躁動的心。
什么事情都要插一手,然后好事就變成了壞事。
要成的事也就被攪和散了那種。
短短的任期內,出了無數的紕漏,下頭的縣丞和主簿就一直在后頭給這位縣太爺擦屁股都擦不完。
那位前任縣太爺帶著兩位師爺,一位錢糧師爺,一位刑名師爺,也都不是什么好鳥。
欺上瞞下,貪財好色。
只要有好處拿,什么都敢答應。
若不是全家世代都在這南越縣城,縣丞和主簿都想撂挑子不干了。
好容易送走了這位真佛,接任的這位縣太爺年輕俊美得不像話,兩人心里著實沒啥底。
存著試探的心,見傅知易要接任,索性把前面遺留的那些爛攤子,都給甩了出來。
就看這位新父母官,有沒有點手段心計,接不接得住了。
傅知易接掌了官印后,就正式成為了南越縣的縣太爺了。
因為南越縣地理位置優越,人口繁盛,這里比一般小縣城的級別還是略微高一些,門口掛著的牌匾就能看得出來。
是縣署,而不是縣衙。
下頭除了兩位縣丞,一位主薄外,還有若干的教諭、典史和巡檢。
這就是南越縣衙的有品級的官員了。
至于下頭的驛丞、閘官還有三班六房都是不入流的小吏了。
傅知易在前頭翻看前頭留下的各類的卷宗,聽著縣丞和主簿匯報情況。
后宅已經被葉嬤嬤接管了。
前衙大堂和后宅二堂有一道院門,叫宅門。
這宅門設有門子房,是看門人的住所,日夜通宵都有門子值班,閑人免進的。
過了宅門,就是二堂,這是以后傅知易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過了二堂才是內宅,是傅知易和家眷日常起居之所。
這內宅有兩進的院落和一個不大不小的花園,占地倒是比京城傅家還略微大一些。
如今正是枝繁葉茂的時節,花園里草木葳蕤,鮮花盛放,還有幾顆果樹,已經掛上了累累的果實,看著也很有幾分巧思。
第一進自然是留給了傅知易自用。
第二進才是女眷日常起居的地方。
葉嬤嬤繞了一圈,心里已經有了數。
房間是一只有人打掃的,也有基本的生活家具。
不過對于葉嬤嬤來說,這些肯定不夠的。
還好她帶了幾個粗使的婆子,加上原本的縣衙就有雇請的當地的仆婦。
雖然說話聲音有些別扭奇怪,可也能聽懂葉嬤嬤的吩咐。
帶著人指點了井在哪里,廚房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