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棠落瑾為寧氏安排的結局了。
寧山長長的松了口氣,跪謝隆恩:“臣,多謝陛下仁慈。”
寧君榆亦跪了下來。
寧氏大喊幾聲,還不肯認命,就見棠落瑾拍了拍手,兩個暗衛很快堵住了她的嘴,將她帶走了。
棠落瑾出必行,果真把寧氏送到了明水殿。
只是明水殿也是極大的,灑掃婆子寧氏的活計,就是打掃一處偏僻的院落,并住在那里,每日的飯食有人會從一個小小的墻上的洞里塞過去,旬日里,大門都是鎖著的。
寧氏可以隨意的大喊大叫,說出她的真正身份,可是,這個明水殿里,卻只有一群什么都聽不到的宮人在伺候。
除了賢太妃。
賢太妃親眼看到寧氏被關進去的時候,還心情很不好的跟她說了幾句話。
“你為甚么沒有死呢?若是你死了,那么,我也就能解脫了。”賢太妃道,“你還活著,我就要在這里守著你。不過,也只有這樣,皇上才會對珉兒好上幾分吧?”
寧氏道:“我不知道你在說些甚么?總之,你想法子,聯系君遲,大姐,小妹,他們一定會想法子來救我的!”
賢太妃根本不理她,只兀自感嘆道:“從前,我只道自己能嫁個良人,不要整日生活在二姐的嫡出身份的壓制下就好了。竟不曾想過,現在,反而是二姐要生活在我的看管之下。命運一事,果真難以預料。”
然后就果斷把寧氏關了進去。
雖然無聊,雖然安靜,但是,對賢太妃來說,她最在乎的,就是遠在福建的棠落珉。只要棠落珉好了,無聊,便無聊罷。
她會一直守著寧氏到死。
只是,私心里,她還是希望那一日能早些來。寧氏死了,她便接著死。
寧氏被嚴密關了起來,棠落瑾就不再管她了。
對棠落瑾來說,寧氏的確可恨。然而,他的心里,最重要的是剛剛接手的大棠,還有在乎他和他在乎的一些人和事情,寧氏在他心里,如今只不過是個輕而易舉就能被捏死的螻蟻而已。
他不在乎她。
哪怕寧氏如今恨他入骨,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可是,棠落瑾根本不在意這個人。
如今是天元二十八年的十二月二十九的夜晚,等到明天,他就必須要正式登基——雖然倉促了些,但在他回長安城之前,太皇太后還有留在長安的諸多人,都為他的正式登基,朝拜先祖等等做了足足的準備,因此等到了第二日,正式登基雖顯得匆忙,然而該走的程序俱都走了一通,長安城百姓俱都知曉,新帝回來啦!帶啦十萬大軍回來,誰也攻不破長安城,誰也欺負不了長安城的百姓啦!
而皇宮之中,陸續跑出不少人,開始向各地發消息——除舊迎新,新帝登基,要改年號了!
到了第二日,新帝正式更改年號——天睿。
天睿帝二十一歲,正式登基稱帝。因少年睿智,睿音同瑞,因此群臣擬定年號“天睿”,史稱天睿帝。
天睿帝年少登基,群臣卻不敢肆意欺瞞。因天睿帝年少時便得軍功,手握軍權,十六歲時,親自帶兵將吐蕃人打退數百里,數年不敢與大棠為敵,二十一歲時,協同信國公,將突厥人打退千里之外,俘虜俱死。手段狠厲果決,群臣莫不敢與其為難。
天睿元年,正月初一,上朝。
天睿帝心痛父母之死,之前事情倉促,先帝死在戰場之上,臨死前遺愿就是天睿帝能打退突厥,孝容皇后死時,長安城大亂,喪事正在籌辦之中,因此天睿帝首次上朝,便稱要為父母守孝三載,非是以日代月,而是要實實在在的守上三年。
群臣莫不相勸,天睿帝不改想法。
接著,天睿帝又正式加封了太皇太后、太妃等人,將先皇遺留下來沒有封號的皇子皇女,俱都給了封號——先皇十六皇子,賜封號昱。
接下來,就是新帝登基,例行的減免稅賦等事情了。只是在臣子提出要大赦天下時,棠落瑾果斷拒絕了。
“大赦天下,豈非無辜受害者,其所受之傷害,將無從補償?盜竊者一旦出獄,或許會繼續盜竊,雖讓受害者苦惱,或無性命之憂;然,若殺人縱火奸.淫.婦女者出獄,此類人,若心有悔改,善,若心無悔改,繼續作惡,豈非將造成更多殺孽?”
棠落瑾道:“明罰敕法,錯者當罰,除非是冤假錯案,法令修改,否則不當隨意赦免。如此方可令百姓信服,對大棠律法信任。”
群臣之中,雖然有人贊同棠落瑾的做法,畢竟,正如棠落瑾所,很多犯人敢做一次錯事,就敢再做第二次、第三次,而他們做的錯事,有可能只是盜竊一個饅頭,也有可能是殺人放火奸.淫.婦女綁架孩童,前者或許還算是小事,但是后者呢?先不說對從前的受害者來說,傷害他們的罪犯明明被判了刑期甚至死刑,到最后只因新帝登基這么一個理由就被赦免,對他們來說,是多么荒唐悲哀的一件事情,就是對新的受害者來說,何嘗不是因大赦天下而放出的明知道是罪犯的人給他們招惹來的禍端?
然而既然有人贊同,就必然有人反對。
“此事不可。新帝登基,大赦天下,本就是歷朝歷代當行之舉,皇上初初登基,連這皇帝的寶座都沒有坐穩呢,如何能就這樣否認先祖行事?”
“正是如此。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子道,可謂孝矣。’旁的不說,單單是為了孝之一事,陛下就不該這樣魯莽的想要否認先帝曾經做過的事情。”這次提出這件事的臣子很是精明,他含蓄的提醒道,“想當年,先帝冊封陛下為太子時,尚且大赦天下,讓天下因陛下而感激,讓天下有了更多的勞動力。先帝尚且如此,陛下如何能輕易改其志?”
眾臣立刻爭吵了起來。
棠落瑾任由他們爭吵,并不說話,等他們吵完了,接著談下面一件事情。
安王叛亂,勾結前朝叛逆和高麗、倭國人,雖然是因安王之子棠落璟當年在戰場上受了分尸之苦,安王上下遷怒寧家,故而不愿意有寧家血脈的棠落瑾登基,然而錯就是錯,這等叛國大罪,自然是要連坐,滅了將近九族。
當然,九族里面,未成年者貶為賤籍,并不會殺掉。
棠落瑾心知這個時代就是如此,若是安王不重罰,那么,其他人看到了,就會以為自己也能和安王一樣不被重罰,因此滅九族是必須的事情。只是安王是皇家人,所以這個九族……自然是打了折扣的九族。
安王事情定了下來,接著就是高麗和倭國一事。倭國暫且不提,高麗和大棠離得那么近,還敢對大棠行欺騙之舉,饒是棠落瑾,亦是惱了起來。
“三月冰雪化,滅高麗!他們既不肯聽話,那么,就讓咱們的人,去讓他們聽話罷。”
天睿帝話一出口,群臣立刻默不作聲。
他們險些忘了,這位天睿帝,哪怕是剛剛登基,脾氣卻也是和先帝完全不同的。先帝也好,從前的歷代皇帝也好,初初登基時,都格外忍讓大度。可是天睿帝卻不同。
天睿帝英明睿智是真,寬厚仁愛是真,然而,誰能指望一個會打仗還會面不改色殺俘虜的皇帝,一個在戰場上的殺神,回到了朝廷后,就變成了對群臣一再妥協的“寬厚忍讓”的皇帝呢?
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天睿元年,三月,天睿帝帶領十五萬大軍,親征高麗。
高麗之前就在內戰之中,因而不能敵,求助倭國,倭國未予回應,六月,高麗滅國,淪為大棠州府,由高麗人和漢人聯合統治。
天睿帝親征高麗之后,群臣自覺乖順起來,不但是廢除大赦天下這件事情,天睿帝的各種想法,都在大棠慢慢推行起來。
天睿帝登基之前,曾征詢千叟,因而寫下種田書籍,并依照書籍,在田地上開始種糧,試驗哪種法子能種出更多糧食。天睿帝登基之后,那些試驗官員終于有了結果,爾后將法子慢慢在各地推行起來。各地糧食產量逐漸增高。
天睿帝未登基時,就在全國各地開了男女善堂。除男子外,對女子格外優待,教之以生存之道。如今天睿帝登基,上行下效,不少為了討好天睿帝的人,也開始開起了善堂,善待女子,并在天睿帝再一次將宮中奴仆放出時,開始將自家奴仆也放了出來,使得大棠平民人數更多。
天睿三年,棠落瑾果真做到了他對寧君遲說過的話,三年之中,送了十萬將士到突厥——當然,這十萬人里,還有一萬人純粹是娘子軍。
雖有群臣反對,然而棠落瑾一意孤行,這些娘子軍接受了三年的訓練,如今比起男子,尚且不遑多讓,群臣想要反對,卻根本抗不過天睿帝,只得放她們離開。
天睿帝三年之中,送了十萬大軍到突厥邊境,任是誰,都知道了天睿帝打算對突厥再次出手,事情很快傳揚開來。
饒是遠在福建的棠落珉,亦知道了這件事情。
“怎么可能,怎么可能……明明,不該是這個樣子的。”166閱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