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五皇子接到旨意,啟程回京。
程卿卻沒有回京的打算,反正五皇子接到的圣旨里,也沒有點程卿的名。
五皇子哭笑不得,“你不要和父皇賭氣。”
“殿下,草民不是賭氣,草民要陪未婚妻回南儀安葬祖父,去年殿試后,草民自己也想回鄉祭祖,一直未能成行,這次就兩件事一起辦了。”
程卿的理由很正當,別說五皇子,就是皇帝也不好攔著程卿盡孝。
五皇子恭喜程卿訂婚,還說到了已逝的何老員外:
“何老是為了淮南賑災而染病,此事本與何老無關,他掏銀子出力樣樣不落于人后,我一定要在父皇面前為何老討一個追封。”
程卿笑著道謝。
心里沒有報太大希望。
為狗皇帝辦事的官員,待遇也就那樣吧。
何老爺子是一介商賈,為了賑災而死,狗皇帝會觸動嗎?
或許還會覺得是應該的,庶民為天子分憂是本分,商賈又比普通百姓還低人一等,能參與到賑災這樣的大事中是榮幸。
程卿不在乎。
因為她知道,何老爺子愿意來五河縣,一開始是為了她,后來是老爺子自己想幫城外的流民,老爺子做的事依從本心,求得是問心無愧,本來也沒指望過得到朝廷的嘉獎。
淮南這場旱災,為朝廷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損失。
僅僅是賑災,朝廷前后撥糧共計六十萬石,撥銀40萬兩,從長巾賊手里收復淮南又興兵動眾耗費巨大。
而且淮南要休養生息,朝廷未來兩三年不僅從淮南地區收不上賦稅,還要繼續貼補淮南,讓淮南盡快恢復耕種,淮南的天災和人禍,讓朝廷的財政壓力更大了。
不過皇帝從祖陵中得到的金磚,足以彌補淮南旱災的財政支出,就是不知道皇帝會不會把金磚充入國庫……
除了朝廷撥糧撥銀,民間募捐也有不少。
運河沿岸捐銀的富商。
捐糧的俞家。
何老爺子陸陸續續拿了十幾萬兩銀子。
包括被程卿逼著捐了十萬兩銀子的榮九,被程卿打劫了不義之財的許老爺。
還有買低賣高,從長巾賊手里賺錢,反手又把賺來的銀子回饋受災流民的崔老爺。
甚至連藏頭露尾的蕭云庭,都運過十幾車藥材來五河縣。
沒有這些民間力量,僅靠朝廷調撥的60萬石糧食和40萬兩銀子,根本就不夠。
五皇子一行人啟程回京后,程卿也要陪何婉將何老爺子的骨灰送回南儀安葬。四月下旬,時疫基本被撲滅了,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靠程卿從京城帶來的幾個大夫,到了后來,很多大夫從淮安、揚州等地趕來,有些老大夫滿頭白發,是由兒孫護送,坐著牛車過來的。
程卿對狗皇帝失望,對整個大魏不算失望,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有好人有壞人,大災大難時,才能看得清人性。
總的來說,淮南的旱災造成許多人死亡,僥幸活下來的,也要面臨生臨死別、家破人亡之苦。
但也有許多人得救了。
不是程卿狂妄,她覺得自己的盡責盡力,讓一些原本會死的流民活了下來。
她為什么有機會救人,憑什么讓別人配合她救災?
后期可以說是靠人格魅力,前期靠的卻是官員的權勢。
有權勢的人一個善念,就可以挽救無數條命,一個惡念,這可以收割許多人命,這就是封建帝制下的大魏——要不怎么說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呢!
程卿離開五河縣那日,啟程的時間特別早,那一日,飄著濛濛細雨,天還未亮,程卿一行人就悄悄出城。
程卿不想讓人送。
車隊離開五河縣,一直到了流民們新修筑的河堤處,程卿才馬上看見密密麻麻的人影。
這些人都沒有弄出響動,在細雨中,望著程卿一行人漸漸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