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八日下午,徐晉收到了俞大猷的信使回報,義烏縣的民亂已經平息,而且俞游擊還打算在義烏縣募兵,所以特別向徐晉請示。
徐晉看完俞大猷的請示報告后,心里總覺得怪怪的,印象中戚家軍的班底好像就是在義烏招募的,如今俞大猷捷足先登,會不會把原本屬于戚繼光的兵給搶了?
不過,徐晉也懶得糾結這個,戚景通的兒子小戚如今還沒滿周歲呢,若是指望他長大后抗擊倭寇,那至少還得等十幾二十年,到那會黃花菜都涼了。
確實,若按照真實的歷史走向,明朝倭患最嚴的時候是嘉靖中后期,也就是二十多年之后,而現在倭患卻提前全面爆發了。另外,一代名將戚繼光是在嘉靖七年出生的,如今也提前了六年出生。所以說,徐晉這個穿越者的到來,已經悄然改變了大明朝的歷史走向,而且這種改變還在不斷地放大中,大明朝這艏帝國巨輪的最終走向,已經成為未知數。
歸正傳,且說徐晉毫不含糊地批準了俞大猷的募兵請求,并且爽快地撥給他五萬兩銀子作為募兵的經費。若是按照俞大猷報上來的每月二兩銀子的軍餉標準,這筆錢足夠他給五千新軍發放五個月的軍餉了。
當然,正所謂萬事開頭難,更何況軍隊本身就是一頭吞金獸,招募到新兵后還得準備服裝、兵器、馬匹、帳篷等各種的軍用品。若是再加上一筆入伍安家費,徐晉估計這五萬兩銀子怕是恰恰夠用。
不過,錦衣衛百戶韓大捷顯然覺得五萬兩銀子多了,這貨估計是有點眼熱了,于是便在徐晉面前打小報告:“徐大人,屬下聽聞俞游擊的募兵條件……嘿嘿,實在有點古怪。”
俞大猷的請示報告中并未說明選兵的條件,韓大捷應該是通過錦衣衛的消息渠道得知的,徐晉聞不由來了興趣,輕哦了一聲,問道:“怎么的古怪法?”
韓大捷嘿笑:“根據俞游擊所張貼出來的募兵標準,城里人他不要,當過兵的他不要,替官府干過活的也不要,皮膚白凈的不要,喜歡吹牛的不要,花拳秀腿的不要,甚至連伶俐的也不要。
人家俞游擊只要鄉下人、皮膚越黑的越好、老實但又要有膽子,有膽子的同時還得有點害怕官府,太過害怕也不要,一點也不害怕的更加不要。”
韓大捷說完便捧腹笑道:“大人,你說這些條件古不古怪?人家挑人都是挑伶俐的,俞游擊倒好,專揀蠢笨黑壯的。這就算了,城里人、當過兵的、給官府干過活的全不要,這算哪門子回事了?最后還得有點怕官府的,太怕或完全不怕的都不行。哎喲,我的娘親呀,依照這樣的條件,俞游擊能招到三五百人就不錯了。”
徐晉皺著劍眉稍加思索便舒展開來,俞大猷這些募兵條件咋一聽確實古怪,甚至還有點胡鬧,但仔細一想也不是沒有道理。
譬如城里人見慣了世面,生活條件好,肯定要比鄉下人油滑,而且不及鄉下吃苦耐勞;又譬如當過兵的,或者在官府當過“公務員”的,這些人大部份都是老油子,打起仗來肯定偷奸溜懶;再譬如皮膚白凈的,體質肯定不及皮膚黑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