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明現有的體制,想要建立一套較為成熟和完整的教育體系,單單依靠自己的力量,那恐怕需要耗費上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那樣的話結果顯而易見:華夏文明依然會被西方超越,第一次工業革命極有可能在東西方同時出現。
這是朱由檢不愿看到的。
所以,借助歐洲現有較為完善的教育體系,然后根據大明的實際情況,對其中不符合國情的部分加以改變,依靠優良的體制不斷培育出大批優秀人才,這才能使華夏文明勇立潮頭之上。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有現成的橋可走,不必摸著石頭過河。
東印度公司在歐洲各強國招募去往大明淘金的人才,也是提高大明知名度的絕佳機會,此舉可以讓越來越多的歐洲知識分子知道,大明是個強大、富庶、尊重人才的國度,去大明工作,可以獲得他們夢寐以求的物質和精神所需。
這也是大明內閣在制訂招攬人才計劃時的預先布局。
千金市馬骨。
這個巨大的廣告效應導致了越來越多歐洲各類人才對前往大明趨之若鶩,數年之后,歐洲各國政府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之后,不得不采取措施嚴格限制人才流失狀況的持續惡化,而各國政府的相應舉動最終引發大明帝國的強烈不滿,一場因爭奪人才而引發的巨大危機已經悄然萌芽。
而現在,為了吸引更多人才,打響大明朝廷善待人才的名氣,戶部特地拿出了兩萬金幣。
這可以算世界歷史上第一次以國家名義,在全球大規模招收人才的行動,此舉在歐洲各國引起的反應直接影響了往后數百年的世界格局和走勢,也是大明邁向世界巔峰極其重要的一步。
之前荷蘭以及東印度公司方面,雖然也時常從歐洲聚攬一批各種各樣的人才送到大明,但總體規模上屬于小打小鬧,甚至有些偷偷摸摸的意思。
自從明荷海軍聯軍大勝另一海上強國英國、大明陸軍先后兩次完敗西班牙軍隊之后,大明帝國的強大已經被歐洲強國所認知和接受,荷蘭和東印度公司也跟著腰桿子停了起來,所以才有了接下來的公開招募事宜。
看清了形勢的東印度公司借機在歐洲各國開設辦事處,公開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和影響力,在各國市場大肆傾銷大明各種商品,并從中獲取了巨額利潤,這種行為引發各國貴族政要的強烈嫉妒,也為后來歐洲各國聯合起來攻擊荷蘭埋下了禍根。
公開引進人才的計劃已經實行了四年多,之所以大明首座師范大學還未正式創建,并不是引進的人才數量過少的原因,而是因為語和教材的問題。
四年中,已經有大約一千名教育體系里的各級人才來到大明生活,期間有數十人因水土不服或者其他突發性重疾不幸離世,但絕大多數人還是很快適應了新的環境,并且對現有的生活非常滿足。
但這里有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這些教師型人才來自各個國度,比如法國、英國、普魯士、葡萄牙等,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使用母語,并且日常所用的教材也是有著不小的差異,想要集思廣益,突破語和教材的差異,編出一套漢字數理化教材來,其中的難度和艱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