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十二年五月二十六日,由四海商行和匯通商行各三艘大型商船牽頭,江南一帶十余家大海商二十余艘商船隨同而組成的遠洋船隊,從廣州港拔錨起航,直奔歐洲。
這是華夏歷史上第一次如此大規模的商船遠赴萬里之外的歐洲,這一壯舉所蘊含的意義已經超越了當年鄭和七下西洋。
近三十艘商船滿載各色各樣的大明商品,除了傳統三件套絲綢茶葉瓷器外,還有棉布、白糖、鐵鍋、白紙、香料等暢銷商品,更有大批燧發火銃、彈藥等軍械,還有新開發的長筒馬靴、西裝、用色彩鮮艷的綢緞棉布制成的、印有各種圖案的連衣裙、樣式新穎的高跟皮質涼鞋等等最新商品。
這幾樣款式最新的商品,都是朱由檢根據后世的樣式,繪制出大概的圖樣后,再由四海服飾所屬的成衣廠經過幾次修改后制作出來的。
西裝和連衣裙的尺寸也是根據多方面的數據形成的定式,根據歐洲現有人口基數,這批成衣的銷售應該沒有什么問題,畢竟是第一次試制,數量只有兩萬余件套,如果市場反應良好的話,后續隨時可以加大產量。
這批軍械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政府早前下的訂單,此次一并運過去交貨。
現在兩國軍隊正在各自的邊境線與奧斯曼帝國軍隊交鋒,目前的戰況處于反復拉鋸階段。
由于西班牙軍隊剛剛在呂宋大敗虧輸,精銳損失慘重,這也導致奧斯曼軍隊越境后的推進勢頭十分迅猛,在短短數月之內就深入西班牙國土近五百里之多。
西班牙政府緊急磋商數次后,決定立刻向法國求援。
法國政府高層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派出軍隊,從東南方位向奧斯曼帝國施加壓力,逼迫奧斯曼帝國不敢全力向西推進,而深知唇亡齒寒這個道理的葡萄牙也調遣本國精銳,在西南方作出進攻姿態,迫使奧斯曼軍隊分兵應對,正是在如此形勢下,奧斯曼軍隊這才放緩了西進的腳步。
遠在萬里之外發生的這一系列大事件與大明關系不大,現在大明要做的就是盡力開發遠銷新品,爭取從歐洲賺取更多的財富,西裝和連衣裙因此應運而生。
大明服飾雖說華美大方,但鑒于東西方在文化和審美上的巨大差異,向西方推銷漢服是不現實的。
而以大明現在的思想開放程度來講,毛呢面料的西裝和連衣裙這類奇裝異服也根本無法在市面上大范圍流行,所以這次新款成衣只能用作出口,也可以說是一次嘗試,看看歐洲市場對此認可程度如何,再決定是否增加產量。
自崇禎二十一年起,在朱由檢要求下,大明各種出口商品全面推行了商標注冊制,無論什么產品,都要有商標名稱和專用圖案,以此來提高產品的辨識度和知名度,也能使質地優良的大明商品更具有競爭優勢。
在四海商行名下各種產品相繼率先推出自己專屬標志后,市場對此的反應良好,這些帶有商標的產品銷售額有了較大程度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