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在語、習俗、生活習慣、爭奪某項資源等方向都存在很多差異,而這些差別會導致各方因某件小事而爆發激烈沖突,這也是李懷普將蕩虜營將士家眷定為首批移民的目的。
李懷普心里清楚,異地遷移安置,要是移民太過老實,遇到蠻橫的原住民,被欺負是肯定的,而朝廷往交趾移民的目的不僅僅是要開疆拓土,更重要的是讓原本維持溫飽都勉強的大明移民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而要想達成目標,在爭奪資源過程中,移民就必須要強硬起來。
廣西自古民風彪悍,狼土兵更是最具代表性的,而且他們這種以宗族為核心聚居人群,遇事不管對錯,總是會齊心協力一致對外。
果然不出李懷普所料,在接下來兩個月時間里,大明移民與交趾本地人之間因為各種日常瑣碎之事,爆發了大小數十起沖突,但在以二十人為一小隊的狼土兵強力干預下,這數十起沖突事件都以大明移民獲勝告終,期間共造成交趾當地人百余人受傷,最終傷重不治者有八人之多,而大明移民只有十幾人受輕傷。
蕩虜營負責護衛移民的小隊士卒,在不斷爆發的沖突中使用了除火器之外的冷兵器。盡管交趾人也是彪悍成性,但利刃面前毫無還手之力,要不是大明士卒事前得到“不準造成太多殺傷”的命令,最后可就不是百余交趾人傷亡的結果了。
在最后如何處置這些事件上,李懷普采取了出人意料的措施。
對于沒有參與到這些沖突中去的交趾人,李懷普下令每家給與一兩銀幣的獎賞,而對于沖突事件中的帶頭者,其家產沒收,除卻老弱婦孺外,其余人等只要活著,全部發到俘虜營中服勞役五年。
李懷普用此舉向交趾人表明,只有溫順之人才會有肉吃,但有不服者,這些人的下場就是前例。
兩個月下來,血淋淋的場面與沉甸甸的銀幣形成了鮮明地對比,在經過口口相傳之后,自第三個月起,沖突之事再無發生。
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眼見得棍棒抵不過刀槍,而站在一邊瞧熱鬧的人卻得到了重賞,那誰還會去自討苦吃?
移民交趾相關事宜就在這一系列瑣碎之事中,日趨平穩地進行著,等到第一批移民穩定下來之后,后續大規模移民工作也會持續展開。
與此同時,與大明隔海相望的倭國國內也呈現了動蕩之兆,大明內閣制訂的驅虎吞狼之策終于初見成效。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