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崇禎十八年接近尾聲,據各方匯總來的信息來看,大明財政收入會比去年略有增加,預計會增加一百萬到兩百萬兩,這比朱由檢預計的要差了一些。
財政收入之所以沒有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原因就在于出口歐洲的商品數量,因為英國荷蘭兩國關系的日趨緊張而出現了下降,總體降幅大約為三成多,至于何時恢復甚至大幅增長,全看兩國的海上大戰何時結束了。
葡萄牙雖然想趁著海上馬車夫無暇他顧的時候,接過擔當東西方運輸公司及中間商的重任,但從商船的數量上來看,根本無法與荷蘭相提并論,這從他們此次的采購金額上就能充分反映出來。
財力匱乏、體量太小,這是無法掩飾的。
大明海商數量眾多,但絕大部分缺乏冒險精神,現在既然有了馬尼拉這個屬于大明的中轉站,那何必冒著船毀人亡的巨大風險遠航歐洲呢?
唯一能擔此重任的只有四海遠洋商貿,可是因為缺少熟悉遠洋航線的船長和水手,再加上在歐洲缺乏成熟的銷售渠道,所以目前暫時沒有做好遠赴歐洲的準備。
荷蘭人能夠將世界各國的商品來回販運并從中獲利,靠的不僅是龐大的商船數量,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荷蘭商人們擁有許多成熟可靠的銷售渠道和市場,而因為語溝通存在巨大障礙的緣故,大明商人想要撇開中間商,把商品貨物運到歐洲各國直接銷售,那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現在只能希望英國與荷蘭爭奪海上霸權的戰爭早一天結束,大明出口貿易早日恢復正常,等到一切復原后,再與荷蘭人商談雙方在航海領域的全面合作,讓荷蘭人給大明培養出更多合格的船長。
除了歐洲市場外,大明正在著力培育周邊及南亞各國的市場,爭取讓大明的商品全面占據各個市場,讓各國人民能夠用上更好的產品。
隨著馬尼拉兩次戰役的勝利,大明官軍展現出來的超強實力,令所有人都失色不已,大明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已經遠超歷史上的鼎盛時期,許多原本就視大明為宗主國的小國,現在更是將朱由檢奉若神明,就差給他冠以“天可汗”的美譽了。
大明商人無論走到哪個國家,都會感受到尊敬與畏懼,至于大明官員的地位那就更不用說了。
現在大明一個穿綠袍的小官,奉命出使某一國,比如真臘、占城、爪哇等等,都會受到各國高官的高接遠送,生怕慢待了天朝上國的貴使,這一點,鴻臚寺從上至下是感受最深的。
大明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國家經濟的繁榮,大明商人們通過各種渠道,用各種方式,將大明商品售賣到各國,然后再把各國的商品運回國內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