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崇禎八年 > 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

      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

      出訪歐洲的使團遵循朱由檢的旨意,特意從威尼斯購回來兩臺機械式鑄幣機,并且還附帶著帶回了兩名有多年鑄幣經驗的威尼斯工匠,回國后經過打樣和調試,大明銀幣新鮮出爐,并且很快便在市面上流通開來。

      大明銀幣通體成圓形,中間并無銅錢的那種方孔,四周帶著邊齒,由七分純銀和兩分錫、一分鉛組成。由于錫和鉛并不值錢,所以,發行一枚銀幣后,其價值本身就有近三成歸了朝廷,這可是相當的暴利,不過,這可是絕密消息,大明知道這個內幕的超不過十個人。

      銀幣按照市值,分為十兩、五兩、二兩以及一兩這四種大面值,往下又有五錢、二錢和一錢等三種小面值,以方便商品流通以及生活所用。

      十兩銀幣的正面圖案是太祖朱元璋的頭像,北面是曲折蜿蜒的萬里長城圖案,其他幣值的銀幣都是以大明壯麗山河為背景打制的模具鑄造出來的,每一枚銀幣的北面,都有“大明戶部監制”以及幣值等字樣。

      銀幣流入市場后,將和現在的銀錠一起流通,各人持有銀子的,可以去四海票號進行同價兌換,僅此一招,朝廷便無形中多了近三成的利潤。

      由于銀幣造型精美,讓人看上去就覺得比正常的銀兩值錢,所以,當四海票號首發的十萬兩各種規格的銀幣便被人搶購一空,戶部太倉眨眼間便有近三萬兩銀子的利潤入庫,這讓朱由檢和其他知情者開懷不已,幾位重臣更是對皇帝這種奇思妙想佩服的五體投地。

      要是初登基時,皇帝就能想出如此奇妙的法門,那朝廷財政豈會長期處于困窘之狀嗎?大明官軍哪能會因為缺少糧餉而沒了軍心?

      鑄造十萬兩銀幣,太倉便能獲利兩萬余兩,要是一百萬、一千萬呢?那該是個多么可喜的局面啊。

      通過因鑄幣產生的巨大利潤這件事,重臣們對藩屬國的興趣也越來越濃厚,例如孫傳庭、盧象升、陳奇瑜這幾位知兵的重臣,閑暇時已經在琢磨著,下一步應該將何處變成大明新藩屬的事情。

      現在知道內情的重臣們都已經意識到,不僅僅是銀幣,呂宋國出產的黃銅轉化成的黃橙橙的銅錢,雖然幣值不大,但架不住數量的龐大,要是細細算起來,那可是不比鑄造銀幣低的一塊大利,甚至有可能比銀幣的利潤還要高。

      與銀幣相比,現在銅錢的鑄造成本更低,除了支付挖礦土著的工錢之外,大明只是付出了少許工匠和若干臺設備而已,而且礦工的工錢也是用產出來的銅錢支付的。

      這種事稍微用心琢磨一下便能得出結論:大明憑空之中多出了一個稅源,而且這個稅源范圍還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向周邊延伸和擴大,如果據此制定相關一系列政策,將來的某一天,呂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都會被“沐浴”在華夏文明的光環中。

      一念至此,孫傳庭等人聯袂進宮,專門就此事向朱由檢進行了稟報,君臣在昭仁殿商討了兩個時辰,隨后一份針對海外的整體戰略計劃雛形誕生。

      朱由檢以及重臣們一致認為,大明承繼華夏千百年璀璨之文明,始終傲立于天下之巔,以當前日漸強盛之勢,理應擔負起拯天下萬民于水火之重任。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