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常州府趙老爺那邊送信過來,說是盧府那邊推拒了前來松江說項之請,所有禮品也全都原樣退回。
趙老爺信中道,盧氏一族耕讀傳家,向來不喜與外人結交。現下雖是盧學士高居閣臣之位,但盧氏一脈并未因此而驕縱鄉里,其族人一如既往低調于鄉間,泛泛之交很難說動他們家人出面說情,趙老爺請老爺再想想還有無他人與盧氏有故,否則不好成事。”
顧家大院的書房內,顧府管家顧順沖著端坐在座椅上的顧慎卿施禮后稟報道。
在議定暫且隱忍行事之后,顧慎卿等人又與謝汝運暗中互通聲氣,琢磨著想從盧象升身上著手,試圖說服盧象升向皇帝上本,明松江府上下正積極配合朝廷開海之策,全力促成上海碼頭早日完工之情,促請皇帝將謀逆之罪祛除,以安松江民眾之心。
考慮到盧象升族人就在臨近的常州府宜興縣,顧慎卿等人便托請常州府當地的士紳大戶,備齊厚禮登門拜訪盧府,想著讓盧象升的幾名叔父或是出面,或是直接來到松江府面見盧象升,勸說盧象升答應上述所請。
按照漢人注重桑梓之情的傳統觀念來說,只要是盧象升的長輩能夠出面,就算盧象升官職再大、再鐵面無私,那他也不好駁了家中長輩的面子,那這件事十有八九是有希望能成的。
自古財帛動人心。
為了能達成目的,顧慎卿等人可是下了不小本錢的,拿出的禮物也是相當厚重,準備一次性便將盧府擺平。
這次顧、呂、徐、周四家除了每家拿出了一萬兩銀子外,還有宜興縣上好水田一千畝、常州府、松江府、蘇州府城內繁華地段商鋪各一間,常州府內五進豪宅一座,加起來總計價值五萬兩還多,這些財產足夠使一個小門小戶搖身一變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大戶人家了。
顧慎卿等人認為,這世間沒有任何人能拒絕的了如此厚禮,何況所請之事也并不算違背綱紀的大事,所以說這件事應當會非常順利的得以圓滿解決。
但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盧氏之人竟然毫不猶豫地便將這等厚禮推拒于門外,并且根本沒有多說任何廢話,這讓顧慎卿暗感惱怒的同時,心里也是隱隱有些佩服:怪不得謝汝運安排人給盧建斗送禮被拒,原來盧氏之人也是這般做派,要是朝廷官員都如此的話,大明國祚還真是有望延續百世。
“好了,我知道了。現下你即刻親自帶人去常州府跑一趟,打聽一下盧氏之人平日間有何喜好,與何人交往密切,打聽好之后再投其所好,定要花費全部心思將此事辦妥!”
眼看時辰還早,顧慎卿沉吟片刻后給顧順下達了新的指令,顧順并未多,再次施禮后退出了書房。
會到前院的顧順連衣袍也沒來得及換,隨即吩咐下人備好出行所需的銀錢和吃食,隨后便帶上兩名仆從,坐上帶有顧府認旗的馬車出府直奔上海縣水運碼頭而去。
就在顧府馬車行出去不遠之后,一名小販打扮的路人挑著空空的竹筐疾步跟隨在馬車后邊,然后一直行到顧府所在的巷口,沖著停在路邊一輛馬車上像是在等客的車夫做了個手勢,那名年約三旬的車夫立刻打起精神后揮動馬鞭,馬車緩緩啟動,吊在顧順后面迤邐而去。
大約一個時辰過后,顧順一行三人在上海通往常州府的水運碼頭下了車,車夫在請示過后,趕著空車回返而去。
顧順帶著兩名仆從來到人頭攢動、一派喧鬧叫嚷的碼頭邊,一艘同樣飄著顧府認旗的中型客船在水邊停靠著。
一名仆從喊了一聲之后,正在歇息的船夫趕忙跑到船邊陪著笑臉伸出手臂,顧順搭著船夫的手臂登上船頭,兩名仆從也先后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