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在當日內閣會商完畢后回到后宮,在用過簡單的午膳,先后去往田妃、袁妃處看望過兩個年幼的兒子后,朱由檢帶著王承恩再次回到乾清宮。
現在已是夏末秋初,一年一度的死刑批紅的日子到了。
朱由檢今天的任務就是把經過大理寺、刑部、督察院三法司會同公、侯、伯會審后,難以決斷的可疑死刑案件重新審核一遍,然后再給出相應的旨意,這種旨意被視為最終裁決。
不得不說,在過往的歷朝歷代中,大明的法律制度是最為公正,也是最為詳盡的,尤其是在對待死刑的問題上,歷代大明皇帝都十分重視對死刑案件的審查和復核,以確保不會隨意枉死任意一條人命。
大明的死刑分為“立決”和“秋后決”兩種形式。
如謀反和大逆等罪行都會處以立決,其他情節的死刑案犯,經大理寺復合后認為公正合法,則施行收監,待秋后處決。
為了嚴防地方官員濫用生殺大權,大明律對此特意做了嚴格的規定。
“凡死罪囚,不待覆奏回報而輒處決者,杖八十。若已覆奏回報,應決者聽三日乃行刑。若三日期限未滿而行刑及過限不行者,各杖六十。”
這種嚴格的復核制度,促使相關官吏能夠依法核查、增強他們的責任心,對避免更多冤假錯案的發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今天擺在朱由檢面前的有兩件比較奇特的案子,三法司官員以及陪審的薛濂、衛時春等人對此都是爭論不休,在達不成一致意見后,相關文書被送進宮中,等待朱由檢作出最后的決斷。
第一件案例發生在紹興府。
紹興人李進嗣是一名舉人,其于去年年底被選為吳江縣丞一職,就在其準備赴任時母親因病亡故,李進嗣遂將母親安葬在祖墳,自己也辭掉縣丞一職,立誓守孝三年。
沒想到的是,今年年初,李進嗣母親的墓在深夜被盜,不但棺材打開,就連其母的遺骸也被棄之荒野,里面陪葬的金銀器皿也全部被拿走。
要知道在尤其重視身后事的古代,挖人祖墳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是一種會被萬人唾棄的行為。
按照大明律的規定,如果挖人家的祖墳,應該是流三千里并服勞役二十年,如果連棺槨都打開,那就會被處以絞刑。
但是由于事發于深夜之中,盜墓賊沒有留下太多的線索,這就導致案子遷延月余不能告破,李進嗣憑著在當地豐厚的人脈屢次去衙門催逼,但也是毫無結果。
最后李進嗣決定自己親自查案。
在懸賞了一百兩銀子的巨款后不久,就有一名當地的村夫上門密告,說是他同村的一名無賴韓四有重大嫌疑,其平日里便時常盜挖墓穴,是一名慣犯,最近這段時間里韓四花錢更是大手大腳,好像是發了大財,這種來路可疑的財貨應該與李母墳塋被盜案有關。
李進嗣接報后立刻去衙門告知,隨后紹興府捕快出動將韓四捉拿歸案,并在其家中搜出了藏匿的若干金銀器物,經李進嗣辨認后認定,這些就是其母棺槨中的陪葬品,于是,懸了一個多月的這總案子終于告破。
案子破了之后李進嗣沒有食,他當著眾人的面,把一百兩銀子雙手奉給那名重大線索的提供者,并一再對其施禮表示感謝,此舉也引發了圍觀者們熱烈的喝彩聲。
案子既然已破,那剩下的就是依律定刑了,但就在這個問題上沒想到又起了波折。
紹興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馮勁夫因為曾在當地士紳舉辦的一次宴飲上與李進嗣交惡,這次終于逮住了報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