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崇禎八年 > 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

      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

      “此次剿滅關外跳梁之后,威脅我大明延續之幾大不穩定因素已基本得以清除,大明國祚已是暫時無憂矣,再保留數量過多之軍伍已無必要!

      有鑒于此,朕意修改軍制,欲以精兵制替代舊有軍制,兵貴精而不貴多,減員強兵已是勢在必行之舉!此舉在減少糧餉開支的同時,亦能保留數支強兵以應對境內外可能之威脅,護佑皇明子民與安定之境下進行生產生活。

      但是,在此之前,遼西邊軍之去向便成了重中之重!

      眾所周知,自天啟年間朝廷開征遼餉后,此項巨額支出便成了將大明拖向無底深淵之無形惡手!

      現下遼地已靖,所留駐軍已是遠遠少于此前遼西邊軍員數,所需所耗與遼餉不可同日而語,以現今朝廷之歲收,支應其開銷亦毫無吃力之感,故此,裁撤遼西舊軍已是必然。

      遼西邊軍多年來雖說并無多少戰果,但其畢竟守御大明東北大門已有年月,功勞還是不能完全否定,故此番裁撤須考慮周全,勿使眾多忠心于朝廷之將官士卒寒心。

      此事事關重大,定策不可輕忽,諸卿但有良策盡可道來,待策略方向定好之后,再由有司細化之后予以實施!”

      在得知關寧騎兵受損過巨、尤其是祖寬這樣的猛將陣亡后,朱由檢既感惋惜又覺輕松不少。

      關寧軍實力大減,讓接下來的邊軍裁撤改制減少了極大的阻礙,遼西將門討價還價的本錢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對于祖大壽等人的安置也會更加簡單,甚至可以說生殺予奪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間。

      “啟奏圣上,臣贊同裁撤遼西邊軍之策,臣以為當務之急便是趁現下遼西軍精銳齊出之時,由兵部即刻遣員出關遠赴松錦,將沿線所有駐軍員數予以核查明晰,此后再計算出戰邊軍數額,便可知其詳情,而后再據此數字做出應對。”

      朱由檢將初步設想表達出來之后,殿內諸人先是感覺有些意外,隨后便覺得這是理所應當之舉。

      文臣和武將的天然敵對屬性,讓他們不愿看到這場滅國之戰后武將乘勢而起,現在聽到皇帝似有打壓武將的意圖后,眾人還是發自內心表示贊同的,尤其是裁撤為禍多年的遼西邊軍,更是引得殿內諸臣的一致贊成。

      在思忖片刻后,楊嗣昌當仁不讓的率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的策略雖有趁人之危的嫌疑,但的確是裁撤必行之策,既然皇帝定了調子,那只要能達到目的,手段可以任意施為。

      壓得大明喘不過氣來的遼餉,其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朝廷對遼西邊軍員數及所耗一無所知,只能是按照他們上報的數字來撥付錢糧。

      據祖大壽上報兵部的數據看,遼西邊軍為十三萬六千人,其中騎兵四萬人,戰馬五萬兩千匹,其余為各兵種的步卒。

      外行人乍一看,不到十四萬的軍隊,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錢糧,可內行人知道,步卒倒是無所謂,可這四萬騎兵就要了命了。

      后世有人計算過,依據當時的情況,一名騎兵每年至少要花費七十六兩銀子,僅此一項,這四萬騎兵就需近三百萬兩銀子,若是再算上近十萬步卒所需的錢糧,若按每人每月平均八錢餉銀計算,這又是近百萬兩的支出。

      而且,這還沒把士卒日常消耗的糧食、油鹽醬醋、兵刃損耗,傷亡撫恤醫療等亂七八糟的消耗算進去,若是把這些林林總總的東西全部計算在內,那算起來至少要兩百萬兩。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