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寧完我對多爾袞的提議是持贊成態度的,他也覺得按照當前的態勢,清軍應該主動撤回盛京,待修生養息之后再圖謀其他。
他剛才的那番語有點強詞奪理了,但是作為堅定的保皇派,他不得不站出來反對多爾袞的建議。
因為皇太極暗中遣李率泰與大明議和之事屬于絕密范疇,不能讓任何人知道,如果多爾袞等人知道了這件事,很可能就會借此大做文章,從而導致八旗產生內訌,那樣的局面下所謂的大清離崩潰不遠了。
不管將來如何,現在的大清內部決不能生亂,而且必須只能有一個不容置疑的聲音來發號施令,包括多爾袞在內的所有人都要聽從號令才行。
“回睿親王的話,現下既是皇上親率援軍抵達松錦,原本低落之士氣軍心當會重新高漲。明軍雖強,但人數遠遜與我大清,在人數占有巨大優勢之情勢下,我軍要是再行回撤,那以后還怎生有膽與明軍對陣?
何況皇上已有對付明軍之策,此戰過后,明軍定不敢再小覷我大清,到時我大清自可根據具體事態再予以從容應對!”
“不知皇上有何等方法應對明人之火器?奴才等絞盡腦汁也未想出好法子來,還望皇上賜教!”
一旁的尚可喜湊趣的施禮道,帳內其他人也都用充滿希冀的目光看向御座上的皇太極,帳內有些壓抑的氣氛也悄悄地輕松了不少。
“呵呵,此次大軍南下受挫,雖有明軍練成強軍之因,其實也是我軍太過輕敵之故!”
皇太極的這幾句話引起了包括多爾袞、阿濟格在內眾人的強烈共鳴,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清軍連續的敗仗其實都吃虧在對明人所用的新戰術一無所知,臨陣時根本來不及做出正確的應對,還沒等發揮出自己的優勢便因傷亡過大而敗下陣來。
前后幾次都是輕敵造成的,這樣的結果讓多爾袞等人很不服氣,但過后想想,還真是想不出好辦法來對付明軍,現在聽說皇太極想出了好法子,所以所有人對此都很是期盼。
“明人強在火器,而火器我大清也有不少!朕此次攜來數百門火炮,待對陣時先以火炮轟擊,將其陣型擊亂,之后再上前與之搏殺,只要被我八旗健兒近身,明人火器就成了無用之物,到時還不是任我八旗宰割?”
在思來想去之后,皇太極意識到唯有以火器對火器才能克制住明軍,而火炮就是最合適的利器。
為了挽回敗局,皇太極這回可以說是下了血本了,把幾乎所有能打得響的火炮都帶到了松錦,準備給明軍以重大殺傷。
三順王雖然帶著大部分漢軍旗軍卒隨大軍南下,但因為清軍并沒有打算打攻堅戰,而是準備以最拿手的突擊為主,而太過沉重的火炮會拖累到清軍的機動性,所以此前之帶來了十余門,并且也未發揮多大的作用。
而漢軍旗留在盛京的數百門大炮正在被數萬名包衣運來的路上,在天氣晴好的條件下,不用十天便可以抵達送錦前線。
這數百門大炮就是皇太極以戰促和的底氣所在,如果運用得當的話,這些火炮或許會成為這次戰役的轉折點。
“皇上不愧是天下之英主!奴才等只想到以火炮轟擊工事,怎么就沒想到直接用火炮打步卒呢?等咱大清的火炮聚齊,非叫明軍嘗嘗厲害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