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朱由檢凝神思索的時候,馬車停了下來,軍器監到了。
事先得到通知的工部尚書范景文和左右兩個侍郎、掛工部尚書銜的畢懋康、已升任軍器監監丞的畢懋康的門人張繼孟,以及他醉心與研發而無意科舉的兩個侄子畢登輔、畢登翰等人,全都站在軍器監的大門處迎接朱由檢的到來。
“臣等參見圣上!”
范景文等人拱手作揖行禮道。
而張繼孟等人則是行了跪禮。
前段時日,朱由檢已經下旨申明,除非祭祀大朝等重大場合,日常四品以上官員見到皇帝無須跪拜,一律以揖禮代替。
這項開明的舉措受到了所有高官的一致好評。
皇帝此舉明顯是帶著尊重之意,而文人們最向往的就是唐宋時,大臣與皇帝“站”而論道的樣子。
“眾卿免禮!今日朕是來看四輪馬車的,只是不知實物與朕所想一致否?”
一身便服的朱由檢笑著擺了擺手后開口道。
“啟奏圣上,實物已是于數日前打造完畢,幾名工匠又經過些許改動后方才宣告完工!至于是否入得圣上之法眼,臣也不得而知,但此物較之以前之兩輪車確實是有天壤之別!”
范景文笑著拱手回道。
自從皇帝遣人將四輪馬車的構想告知工部之后,范景文可是異常重視。
作為大明少有的技術性高官,范景文對四輪馬車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認識,只要道路條件良好,四輪馬車巨大的運輸能力將會使得更多的貨物在大明各地流通開來。
因為范景文知道,在皇帝的授意下,硬化道路的利器已經制出來了,如果再配上四輪馬車,那大明境內的主要道路將會變成繁忙的坦途。
宋應星主持的水泥燒制工藝已經大功告成,并且已獲得了朱由檢的首肯。
但由于窯爐太少的原因,水泥現在的日產量不是很高,兩座窯爐每天只能產出約幾百斤的水泥。
已經生產出來的水泥現在都已在倉房中儲存起來,并做了防潮處理,達到一定數量后,便要按照朱由檢的吩咐,先把運河通州碼頭到京城這一段的路面加以硬化,加快南北貨物運輸的速度,降低運輸成本。
現在新的幾座大型窯爐正在門頭溝附近建設著,等到這些體積更大的窯爐建好并投入使用,將來水泥的產量就會有一個巨大的提升。
“畢卿,四輪馬車前后車架之間的立軸使用何種物事供其運轉?”
朱由檢背負雙手漫步向軍器監內行去,范景文與畢懋康左右落后半個身位緊緊跟隨,王承恩落在兩人身后,其他人則是遠遠跟在后面。
一行人的前后左右都有便裝校尉懷揣利器監視著四周,遠處的高墻上有弓弩手的身影隱現。
對于這種如同窗戶紙般一捅就破的東西,朱由檢并不擔心工匠們造不出來,他最好奇的是立軸里面的軸承是用什么東西代替的。
目前大明的車床還造不出鐵或鋼制的滾珠,那工匠們又是用的何種材料呢?
“回稟圣上,圣上所問之物事確是極為要緊之物,若無此物,馬車雖然造出但也無法運行。為激發工匠之巧思與干勁,老臣便于監中懸賞五百兩紋銀以求之,最終一名叫做孫寬的匠人想出了一個方法:用質地極硬之鐵力木車成滾珠以使其運轉,試行之下果然奏效!此舉可謂是解了四輪車之最為棘手之難啊!”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