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大明頂層人物,需要的不是那種守舊保守的官僚,而是勇于任事、敢于進取的開拓之臣,孫傳庭的性情能力剛好符合這一要求,只要有自己給其強有力的支撐,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力爭在十年之后,使得大明北境初現大治的雛形。
在朱由檢的計劃中,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重要部司的職能都要進行微調,以便使其職責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而權柄極重的都察院便是首先需要調整權利的部司之一。
在加大都察院監督力度的同時,也要制訂相應的章程來約束官們的權利。
自唐朝的牛李黨爭之后,歷朝歷代的文官們便形成了為了各自的利益、利用各種手段相互攻擊的惡劣作風,而各個時期的官們都在這些爭斗中扮演了最主要的角色。
因為官們有著一種得天獨厚的戰斗屬性和特權,那便是可以風聞奏事。
這種特權被文臣們給與了無限放大,也憑空產生出了許多莫須有的罪名,而很多名臣良策都倒在了這種帶有無限惡意的攻擊當中。
朱由檢認同后世的普遍觀點,他認為,這個風聞奏事的特權更像是捕風捉影、無中生有。
這種惡政特權如果不加以限制,那未來的朝堂很快還是會回到老路上去,爭吵謾罵、個人攻擊將會無休止的上演,而絕大多數身涉其中的臣子最后都會敗下陣來。
官們的主要權利不改,但風聞奏事權將會被取消。
以后彈劾任何大臣都必須有確切的證據,否則就是誣陷,這是要被同罪論處的。
有效的證據是彈劾的基礎,要將被彈劾之人所犯的罪行每一條每一項都給出足夠的證據,以此來服眾。
等到李邦華從南京回來,這一條就會在都察院開始實行,以杜絕有人動用官攻擊政敵的現象,使得朝臣們的精力都用在處置政務上,而不是擔心在公事上得罪他人會招致打擊。
官的職權雖然是監察百官,但在此之前這項最主要的職責被大多數人選擇性的給忽略了。
監察百官的指向是朝臣們對于各自政務的處置,而不是針對著某人的個人私德進行人身攻擊,這一點必須要明確。
北宋名臣歐陽修便是受害者之一。
他被政敵指使官誣陷其與兒媳有私情,羞愧無奈之下只得辭去了參知政事的職位,而隨著他的丟官去職,這段無中生有的誣陷也戛然而止,輿論也被迅速平息下來。
這就是典型的誣陷,因為到最后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歐陽修有這樣不道德的行舉。
朱由檢決不允許在自己的眼前出現如此惡毒之事,敢有以身試法者,夷州開荒去吧。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