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與駱養性閑扯了一會,離乾清宮最近的溫體仁、王應熊、張至發三名閣老聯袂而來。還未等三人詢問何事相召,朱由檢便吩咐先去昭仁殿內商議其他事項,待重臣們到齊后再商議今日的重頭戲。
見皇帝在昭仁殿的御座上坐定,溫體仁等人拱手施禮后坐在了日常的位子上。
“溫卿,前番于京畿之地召集郎中授課一事進展如何?期間可有須修改之處?”
朱由檢所說的郎中授課,是他上個月剛剛想到的一個新政策。在與內閣諸人商議過后,現在已在京畿地帶的州縣開始試行,待總結其中經驗后再向其他行省進行推廣。
這項新的政策就是要在今后的數十年內,在大明交通便利的各個村鎮,全面推行朝廷補貼的醫療制度,爭取每個村落都要配備一名懂得基本醫療常識的郎中。
這項政策暫時無法惠及偏遠山村的百姓,因為交通條件的制約性實在是難以克服。
在朱由檢對內閣幾人提出這條新政時,溫體仁等都是沉默了下來,他們雖然佩服皇帝這種前無古人的想法,但卻對這件事的前景極度的不看好。
朱由檢此舉效仿的是后世建國初期施行的赤腳醫生的那套方法。實踐證明,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策略,將會使大明境內的廣大農戶從中直接受益,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和經濟負擔。
不過這項規模浩大、涉及面極廣、周期相當長的惠民工程,需要花費的銀錢也將會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當然,阻礙這條新政推廣的最大障礙并非是銀錢,而是大明境內郎中數量的嚴重不足。
中醫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長時間的日積月累,一個合格的郎中成長起來至少要一二十年的時間。而目前大明境內的郎中大都集中在州縣以上的城中,鄉村的農戶一旦染病,不管距離多遠,也只能跑到縣城里找郎中診治,耗時費力不說,一旦是急癥發作,很可能在路上便沒了性命。
朱由檢也知道,依照現在的醫療條件和水平,加上極度落后的交通環境,得了急癥就算送到城內也基本上是一個死字。他推行新政的目的不在于搶救無法醫治的病人,而是讓那些因風寒發熱、腹瀉腹痛這樣的常見病沒得到及時醫治、最后導致病情加重的病人們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和幫助。
“啟稟圣上,自接圣喻之后,臣等會同順天府尹共同商議具體施政策略,乃決議將順天府下轄之大興、宛平兩縣,以及通州、涿州、霸州、薊州、昌平等州縣一并納入到此次惠民新政當中。蓋因此數州縣抵近京師,醫、藥均資源遠勝大明其余州縣,新政推行相較而應會順暢一些。內閣已行文至此數州縣,令當地官府于城內擇一處寬敞之所在,配備相應設施,雇請當地名醫輪番授課,學員皆為鎮村之中醫術淺陋者,由于施行時日尚短,目下尚未有具體奏報回傳。”
溫體仁端坐拱手回稟道。
內閣諸人與順天府尹陳奇瑜會商后拿出了現在施行的這個方案,并從戶部給每個州縣分別下撥了兩千兩銀子作為新政的經費,用在雇請名醫、負責受訓學員的食宿等方面的花費上。
“諸卿做的不錯,此項新政非一時一日能見功效,須常抓不懈、持之以恒為佳;朕于閑暇時亦曾靜心慮及此事,為免新政因種種制約半途而廢,特決意成立專責此事之有司,所有與之相關人員物資配屬均由其全權負責,新建有司暫名衛生署,署正為正四品之職,首任署正由太醫院院判吳有性擔任,其余官員吏目品級、員數由內閣與吏部會商后決定。衛生署直屬內閣管轄,其職責權限由內閣商議后呈報上來,其署衙由閣臣選址新建,望內閣諸卿將其職司制訂詳盡,朕會斟酌考量其中利弊后予以推行!”
有鑒于目前形勢正在向好的方面平穩運行,那么在大明有條件的地方,有步驟的推行基本衛生常識便被朱由檢提上了議事日程。
由衛生署出面,當地官府配合,在縣城村鎮開展消滅老鼠、蒼蠅、蚊子、蟑螂的大掃除運動,推廣飯前便后洗手、涼水必須燒開后方能飲用、夏天飯食隔夜必須加熱食用、重大傳染性疾病施行隔離、村鎮茅廁改造等一些列舉措,從根本上整治村鎮的衛生環境,杜絕因為個人和環境衛生問題引發的種種疾病,這就是朱由檢設置衛生署的初衷。
而這些即將展開的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所需費用由內帑與戶部共同負擔,其中內帑出資占到七成。
至于以后是否在人口密集地設置公立醫院一事,現在只能列入計劃,但要根據具體情況再決定如何實施。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