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卯時,南京各個城門剛打開不久,突然有大批錦衣衛分別從聚寶門和通濟門涌入城中,進城之后,上千人的校尉力士分成大小數隊,在各自百戶、總旗的帶領下,按照事先的安排,分頭向城內的各主要部司衙門而去。
身穿大紅麒麟補服、腰掛鸞帶、頭戴烏紗的李若鏈騎馬進城之后,在早已入城的便裝校尉引導下來到了李邦華的欽差行轅。
“制憲,一切都已準備就緒,本官此次帶來千余校尉力士,加上京營強兵,足以壓制南直隸各種不服了!不知制憲這邊是何情形?”
東籬閣樓后的西跨院屋內,坐于堂中左側首位的李若鏈拱手開口道。
李若鏈的品級已晉為武職正一品,加上親軍的天然屬性,所以他在面對文職正一品的左都御史時也是持著對等之態。
不管是事前還是現在,李若鏈都未知會南京錦衣衛衙門。
南京雖然也有名義上的錦衣衛都指揮使司,但其在江南多年,早就為當地官員士紳所同化,已經絲毫沒有廠衛的模樣。李若鏈對那個所謂的南京錦衣衛都指揮使鳥都不鳥。這回的差事辦完,南京錦衣衛這伙人直接除軍籍就行。
“時辰尚早,此間尚無音信,親軍既已入城,本官預計客人很快便到,李鎮撫使且少安毋躁!”
李邦華正襟危坐于主位之上,兩名護衛手捧王命旗牌肅立其身后左右,御史陳金敏坐于堂中右側一排座椅的下端位子。
朱由檢這次將兩名手握重權的大佬同時派到江南,不僅僅是為了處置罷市一事。他最終的目的就是想趁著關外戰事暫未開啟、中間大約有半年左右的空檔期之時,將自己設想中的計劃提前予以施行。
這個計劃就是將南京各部司合并到京師朝廷,將相關官員北遷上京,把江南利益集團的根徹底挖掉,讓存續了一百余年的南京小朝廷徹底消亡,以使朝廷的政令在大明境內暢通無阻。
朱由檢本來是打算在明年與建虜會戰后再實施這個計劃的,但江南四府突如其來的罷市行動卻給了他一個合適的契機,在審時度勢之后,朱由檢很快便下了決心:與其一直小打小鬧,不如干脆順勢而為,借機把這個附庸在大明肌體上的毒瘤全部切掉。
李若鏈對李邦華的不假辭色毫不在意。對李邦華的清廉與品行他是很敬佩的,但在李若鏈的眼中,朝中除了有數的一小部分人以外,其余的文臣大都是包藏禍心之人,個個都挖空心思從皇爺和大明身上吸血,很少有為江山社稷著想之人,這幫文臣大部分都該進詔獄,家產也該統統抄進宮里。
李邦華不愿與錦衣高官有過多交集,說完之后便開始閉目養神,李若鏈則是仰頭看著屋頂,陳金敏靜坐不動,場面一時有些尷尬和冷場。
好在這種尷尬的氣氛并沒有持續多久,沒過一會兒,門外值哨的京營什長來到門外大聲通稟:“稟欽差!門外忻城伯、張鎮守遞帖請見!”
“有請!”
李邦華起身沉聲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