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后。
院子內,寧遠與阮秀坐在涼亭那邊,兩人不遠處的空地上,種秋在教裴錢練拳。
寧遠看的聚精會神,這位老先生的境界,其實不高,但是一身拳意,渾然天成。
甚至拳意的夯實程度,不看修為的話,不比白嬤嬤這個九境武夫來的差了。
山下江湖的武夫,與山上的修道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此。
類似種夫子這種,身為凡人,從未修行過正兒八經的修道秘籍,沒有登山法的情況下,就只能自個兒摸索,數十年如一日的練拳。
境界不會多高,但是拳意這個東西,不分境界。
就像劍修的劍意,也像儒家圣賢的浩然氣。
一名江湖劍客,沒有境界,能不能只靠多年練劍,領悟出劍鋒之上的劍意
能的。
一名儒家門生,毫無修為,能不能只靠讀書,就溫養出一身的浩然氣
自然也能。
總的來說,無論是拳意也好,劍意也罷,都算是一種精氣神的具現化。
阿良早年與他說過,他曾經行走江湖,在各種凡人所在的市井坊間,見識過不少極為‘厲害’的劍客。
阿良是誰
飛升境巔峰劍修,曾在十三之爭里,代替劍氣長城出戰最后一場,宰殺一名十三境巔峰劍修大妖。
但這個漢子,也對某些凡間的江湖劍客,表示由衷的肯定。
這些凡俗劍客,實力很低,是因為境界低,但是數十年如一日的精研劍意,有的人,在這方面,真不會比山上的某些劍修來的差。
眼前的種夫子,就屬于這種。
此時的一老一少,種秋與裴錢,剛剛互換兩拳,兩人相對站立。
裴錢左腳在前,右腳后撤,現在小姑娘的這個拳架,已經有了七八分模樣。
而她的這個拳架,是寧遠教的,但又不是來自于白嬤嬤。
撼山拳。
沒錯,寧遠教給她的,正是當初草鞋少年初入武道的撼山拳。
當時還在小鎮時候,小妹指點過陳平安,而寧遠,其實也看過這本不錯的拳譜。
過目不忘,對他來說很簡單,而且他也在閑暇時候,打過幾次。
之所以不教她白嬤嬤的拳法,是因為這門撼山拳,更適合剛開始走入武道之人。
撼山拳的殺力其實不高,真正厲害之處,在于那個六步走樁。
這個走樁,仙人唾棄,尋常武夫,卻是視為至寶。
面對這個小姑娘,種秋并未擺開拳架,只是原地站定,左手負后,右手虛握擱在身前,一副儒家書生模樣。
但是一身拳意,如波紋蕩漾開來。
小姑娘早就被打的鼻青臉腫,不過這點小傷,對現在的她來說,已經不算什么。
默默牽引體內一股純粹真氣,裴錢猛然一個踏步,手掌彎曲,瞇眼看向那個老人。
來!
種秋點點頭,沒有開口,大踏步前行,步步緊逼。
每一步的下落,腳掌踩在青石板磚上,其拳意,都會擴散開來,掃開無數落葉。
輕飄飄的,閑庭信步,但是隨意一步,都能跨越數丈距離。
大袖一招,一拳直朝裴錢面門而來。
速度不快不慢,種秋刻意控制了力道。
小姑娘挨打了這么久,一天到晚被寧遠打斷手腳十幾次,也不是吃素的。
身形一晃,裴錢腦袋一歪,竟是躲過了這一拳,而后幾乎是瞬間,橫移出去。
正面成了側身,小姑娘掄起拳頭,一道武夫真氣匯聚其中,一拳砸向老先生的……胯間。
寧遠教的。
對敵廝殺,必須傾盡全力,每一拳揮出,其落點,自然是首選要害之處。
人的要害是什么
無非就是心臟、頭顱等等。
這些要害,很是脆弱,但是毫無疑問,男人的命根子,脆的不能再脆了。
這種手段,雖然有點下三濫,可沒辦法,好使啊。
種秋眉頭微皺,但卻不慌不忙,甚至都沒看她的出拳動作,身子猶如慣性一般,向后倒去,但是雙腳卻還在原地。
一拳失手,裴錢的這口草根境的純粹真氣,來不及讓她使出第二拳,正要后撤,肩膀突然吃痛。
老先生站直身子,一臂橫掃,直接將她打飛了出去。
小姑娘原地翻身而起,只受了些許輕傷,兩人再次相距七八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