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荒天下腹地。
學塾門口,在聽完周密那句‘清算’之后,年輕人心頭震動,默然不語。
賈生之想,竟是如此極端。
這本太平十二策,他是知道個大概意思的,之所以不被文廟采納,主要還是隱患太大,與儒家思想產生了根本性的分歧。
自然是可以平天下,甚至能維持上百年的太平盛世,但卻會留下根源性的腐爛。
像是一棵茁壯青樹,樹冠枝葉被稍許蟲蟻啃噬,無傷大雅,可要是底部根莖潰爛,哪怕表面看起來依舊青翠,倒塌卻是遲早的事。
中土文廟,萬年以來,雖然制定了許多規矩,但其實相比于其他幾座人間,約束力最小。
青冥天下,整座人間都是道觀,其余法統都不被允許,而那蓮花天下,處處皆是佛國,與前者無甚差別。
只有浩然天下,容納諸子百家。
這也就是為什么,白玉京的倒懸山,可以待在浩然南海,為什么桐葉洲,會有一個道門太平山。
不說別的,寧遠曾去過的東寶瓶洲,道門一脈就有神誥宗,還是一洲執牛耳的大勢力。
此外還有兵家的兩座祖庭,風雪廟與真武山。
這擱在蓮花與青冥,是不可能會出現的。
儒家放權天下,容納任何道統,規矩里面,大多數只約束人心,只有對那些動輒搬山倒海的大修士,才會管束過多。
認真來說,浩然那邊的山下,那些個凡夫俗子,得了最大的自由,而上五境大修士,特別是飛升境,則被死死限制。
飛升境大修士,若是要離開自家道場,跨州遠游之前,都需要與當地的天幕圣人‘報備’。
飛升境修士的破壞力太大,儒家也對此類修士專門制定了一套規矩,只要離開本洲,都需要提前請示文廟。
歷史上就出過不少例子,浩然流霞洲曾有一名飛升境修士,閉關千余年,大限將至,不得突破,走了歪路。
也就是世人所說的‘走火入魔’,墮入歪門邪道,自知必死無疑之下,開始修煉一些個‘魔功’。
屠戮一宗上下數千人,飲血增壽,人性徹底喪失,在被儒家圣人斬殺之前,喪心病狂,連破十三城,殺盡千萬人。
教訓慘痛,也是自那時起,浩然天下的山上,又增添了不少規矩。
也是天幕圣人的主要職責之一,盯梢轄境內的上五境大修士。
甚至還得時不時登門拜訪,看看這些大修士里,有沒有哪個修煉出了岔子,免得將來禍事發生。
歸根結底,儒家對于山下的約束較為松散,想要給凡人盡可能多的自由。
而對于山巔修士,則是條條框框。
規矩如劍,高懸頭頂。
于是萬年之后,山上山下,都是人心向下的場景,更是大有一去不還的架勢。
而賈生的太平十二策,則是徹底背道而馳,要讓大修士獲得最大的自由,讓凡夫俗子,毫無自由。
區分三六九等,修士就是‘高人一等’。
如此理念,極端嗎
當然極端。
但周密卻說,還有第十三策,清算。
雖然心中已經有了不少推測,但寧遠還是不太能肯定,他看向眼前的讀書人。
周先生,如何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