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荒天下腹地。
托月山,一名儒衫中年緩步登山,身后跟著一名大髯漢子,懸刀背劍,體格壯碩。
兩人一前一后,登上山巔之后,又來到一片峭壁懸崖前。
懸刀背劍的漢子順著周先生的視線看去,此地往北八十萬里,是那座仙簪城。
不過他知道,先生看的,還要更遠,越過仙簪城,再度北上五十余萬里,矗立著世間最高的一座城。
漢子沉聲問道:周先生,是否要我走一趟劍氣長城
聽說那人劍武雙修,止境神到武夫,兼具飛升境練氣士,確實難纏。
漢子改為抱劍姿態,山風將他的一頭長發吹向腦后,神色平淡道:但只是如此的話,我也能殺。
只是難殺,不是不能殺。
被喚作周先生的中年人攏了攏袖口,搖了搖頭,你劉叉莫要目中無人,以往跟那阿良打的難分難解,就視天下飛升全是紙糊的
漢子面無表情,任憑讀書人口中訓斥。
在腳下這座蠻荒天下,劍修劉叉,只會聽兩個人的話,好巧不巧的是,現在這兩位,都在此處。
身旁的周先生是一個,另一個,則是托月山深處沉睡的大祖。
蠻荒天下那座英靈殿,里頭的十四王座,大髯漢子的位置極為靠前,除去大祖和周先生,他就是第三高位。
此人有多猛
打聽打聽阿良就知道了。
在劍氣長城,阿良之名口口相傳,無人不知,哪怕他離開許久,大小酒肆客棧內,依舊不少人談論那場戰事。
十三之爭里,以浩然劍修,代替劍氣長城參戰最后一場,對敵一名蠻荒蟄伏數千年之久的遠古飛升境巔峰,還是一頭劍修大妖。
一人一妖從蠻荒大地打到天外星海,余波劍氣差點劈開一輪月亮,最后的最后,自然是人族勝了。
那頭巔峰大妖被阿良劍斬,龐大的真身從天幕墜落人間,已經分為兩半。
而那個狗日的漢子,手上連一把像樣的佩劍都沒有。
也因此,劍氣長城之上,多了一個‘猛’字。
而就是這個猛的不行的阿良,在飛升境里頭,也不是絕對無敵的。
劍修劉叉,就能跟阿良一較高下。
周先生提起那個亦敵亦友的阿良,大髯漢子始終面無表情的一張臉,也終于露出一絲懷念。
先生迎著山風,一直遠眺劍氣長城。
劉叉沒有出聲打擾,他知道周先生定是在等待什么。
自已腦子不好使,若有吩咐,一切照做就可。
大髯漢子抱劍閉目,回想當初與那位‘好友’的多次問劍,從記憶里一一搬出,用來煉心。
他跟阿良,不止有問劍,還有許多次的把酒歡,哪怕出身不同。
問劍之時,雙方都是下死手,收劍之后,該喝酒喝酒,該吹牛吹牛。
幾乎毫無保留,大醉之時,劉叉說過他的妖族真名,阿良也會道上那么幾件舊日往事。
劉叉忽然輕聲默念,阿良,阿良。
昔年阿良來到劍氣長城之后,當過幾年的半吊子‘說書先生’。
這個狗日的,最喜歡在城池的一個角落,離著白嬤嬤的教拳之地很近,蹲在地上,給一幫半大孩子講故事。
阿良游歷過大半個浩然天下,閱歷自然非同一般,對付那些個小屁孩,簡直是手拿把掐。
那些個小孩,幾乎都是貧苦人家出身,多數都是資質不行,成不了劍修,所以就跟著白嬤嬤這個免費師父練拳。
每日照例學拳,完事就蹲在路邊,幾十個孩子把那狗日的阿良圍在中心,個子矮的蹲前面,個子高的站后面。
全部睜著大眼,聽那個男人說故事。
什么江湖俠義,什么采花大盜,什么海外仙山,什么人鬼情未了。
漢子天生的一張破嘴,閑不下來,跟開了瓢似的,給那些孩子說的一愣一愣的。
阿良在劍氣長城待了百年,說走了幾十批孩子。
來聽他講故事的孩子,年年都有新人,年年都會少人。
最外圍-->>那些個子高的,普遍年齡更大,境界上去之后,就會登上城頭,在隱官一脈留名。
這些年輕武夫,大多數會被劃入‘斥候’一列,分為十幾個隊伍,每月南下巡視一次,窺探妖族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