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劍中年雙臂顫抖不已,眼中驚懼一閃而過。
硬接下寧遠一劍,他當即一把拽住馬苦玄倒退數十丈,方才運轉真氣穩定傷勢。
上一刻還對草鞋少年咄咄逼人,下一刻就被人從背后襲殺一劍,他要是實力再差上一點,恐怕已經身死了。
這出身寶瓶洲兩座兵家門庭之一的中年劍修,是個金丹境,而觀其氣息深厚,不難猜出還是個金丹境瓶頸劍修。
離元嬰境只差臨門一腳,寧遠確實難以做到一劍殺他,除非這人在毫無察覺的情況下,被自已一劍貫穿心口。
只要他能反應過來,至多重傷。
就像現在這樣。
寧遠這一劍的殺力非同尋常,要是落在那些紙糊一樣的練氣士身上,元嬰都不敢徒手硬接,可這人卻接了下來。
兵家修士,確實不一般。
這突如其來的問劍,讓在場一時間落針可聞。
廊橋那邊,賀小涼與其師弟目瞪口呆,儒家君子崔明皇同樣是一臉呆滯。
雖然驚訝于寧遠的殺力,一個龍門境就能一劍重傷金丹境瓶頸劍修,但畢竟是背后襲殺,所以也能理解。
真正讓他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此人好大的膽魄!
竟是在驪珠洞天內就敢全力出劍,半點不給那位坐鎮此地的齊先生面子。
這事兒,往輕了說,會被圣人驅逐出境,可要是追究起來,后果如何,老黃歷上可都有不少例子。
不說數千年來那么多的圣人,只說齊靜春來之前,那會兒坐鎮此處的,是道家一位仙人境高真,地位在那青冥天下的白玉京,也不低。
據說是靈寶城的一位副城主,所屬道老二一脈,一名道門的純粹劍修,脾氣差的要死,他坐鎮的六十年里,給小鎮重新定了一套規矩。
還都是些死規矩,不說那些犯了大事的,哪怕只是去莊稼地里偷了一顆白菜,只要被人告了上去,都要砍斷手腳。
也是因為如此,那六十年內,小鎮上的民風可謂是‘極好’,就連鎖龍井那邊,每天那幾個張口結舌的婦道人家,也不敢妄。
因為那道門圣人,真會殺人。
只要是犯了事,必被懲處,沒有例外。
多嘴的割舌、手臟的斷手,爬人院墻的一律挑斷腳筋,通奸者處以鞭刑游街示眾,不孝者杖八十,不忠者丟入荊棘三日。
諸如此類,多不勝數。
若只是這樣一看,好像確實沒什么問題,干了壞事,就應該承受應有的罪責。
可在這位圣人的管轄下,又完全是另一副模樣。
被割舌的,大多數都上了吊,被斷手的,不少都投了河。游街示眾之人,往往沒等到上街那天,就自盡而亡。
杖責八十的,沒人能撐到四十大板,結果不孝者當場慘死,家中老人更加難以過活。
丟入荊棘的,一天也挨不過。
這些還只是少部分,另外一大半,則是當場就被問斬了。
那道門圣人的行事做派,往往不給人留活路,連教化都不做,用佛家的話來說,就是只殺不渡。
殺了就永絕后患了。
勸人向善
難于上青天。
上到四姓十族的達官貴人,下到窮苦人家,一視同仁,哪怕是督造署那邊,也得乖乖夾著尾巴做事。
在這之前,小鎮的督造署里頭,只有三兩間牢房,這位道門圣人來了之后,直到卸任的那天,牢房已經擴大到了四十余間。
能關進去的,都是極小的罪,沒關進去的,都去了土里。
崔明皇第一個回過神來,他想起前不久屬下的匯報,這個寧遠,去過那座學塾。
這樣說的話,那就講得通了,齊靜春或許給了這少年什么‘特權’,也說不定。
何況齊靜春這個讀書人,實在是太孬了一點,之前那頭搬山猿在小鎮行兇,也沒見他如何作為。
寧遠沒有回頭,手掌搭在劍柄處,與身后之人說道:陳平安,沒事吧
草-->>鞋少年也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劍驚住,如今聽見寧大哥的話,連連搖頭。
寧大哥,我沒事的。